中新經緯10月2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八大車企公布的9月國內產量總計39.81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49.7%,為受新冠疫情蔓延打擊的去年5月(減少61.8%)后最大降幅。除了全球性半導體供應持續短缺之外,今夏東南亞疫情加劇導致零部件采購陷入停滯。
報道指出,各車企的生產和銷售去年5月觸底后持續恢復。然而年初以來由于零部件不足導致減產長期化,近來困境日益凸顯。日本國內產量連續兩個月低于上年水平。
具體來看,八大車企中除三菱汽車之外,其他七家產量均下降。斯巴魯減少74.8%,降幅巨大,日本國內三家工廠停產12天造成了影響。大發工業也大減68.2%,從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零部件采購停滯造成很大影響。最大車企豐田汽車也下降55.3%,本田減少55.5%,均惡化。三菱汽車由于上年的生產降幅比其他車商更大,因基數效應增長了20.0%。
公開報道顯示,芯片短缺繼續沖擊全球汽車產業。
當地時間10月28日,因芯片短缺給德國汽車工業帶來的明顯影響,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宣布下調今年的交付量預期。大眾汽車集團表示,預計2021年的交付量僅能與2020年基本持平,而在之前的預期中,2021年的銷售量應明顯高于2020年。
10月27日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表示,由于電腦芯片短缺影響了工廠產量,第三財季利潤大幅下降。其中,通用汽車第三財季凈利潤銳減了40%。福特汽車第三財季凈利潤同比下降了23%。7月至9月期間,通運汽車在北美地區的汽車出貨量減少了近一半。
10月25日,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6.7萬輛和175.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3.9%和16.5%
韓國汽車產業協會(KAMA)10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韓國國內整車廠商共生產汽車76.20萬輛,同比減少20.9%,創下近13年來新低。(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