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冤冤相報何時了。美國人剛乘火車離開烏克蘭,俄軍突然采取了新的行動。
俄羅斯很生氣,因為美國人威脅很露骨,很多西方媒體的標題就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美國希望看到一個被削弱的俄羅斯”。
此前的24日,奧斯汀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聯(lián)袂乘火車去了烏克蘭首都基輔,會見了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這也是俄烏沖突以來,到訪基輔的美國最高級別官員。
匆匆會見完后,兩人立刻又乘火車回到了波蘭。在“波蘭靠近烏克蘭的一個秘密地點”,兩人舉行了記者會。
奧斯汀說得很直白,認為“俄羅斯正在失敗,烏克蘭正在成功”。他說:
“我們希望看到烏克蘭仍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能夠保護自己主權領土的國家;我們希望看到俄羅斯被削弱,直到他們再也無法做入侵烏克蘭那樣的事情;俄羅斯已經失去了許多軍事能力,我們希望看到他們無法迅速復制這種能力……”
他并且宣稱,烏克蘭人可以打贏這場對俄羅斯的戰(zhàn)爭,“如果他們有合適的設備,有合適的支持,他們就能贏”。
他表示,隨著俄軍重心轉移,烏方的軍事需求也再發(fā)生變化,澤連斯基總統(tǒng)非常關心是否能得到更多坦克、火炮和彈藥,“我們將盡我們所能,盡快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東西”。
在布林肯和奧斯汀訪問前,烏克蘭官員起草了一份“急需武器清單”,包括反導彈系統(tǒng)、防空系統(tǒng)、裝甲車和坦克。
美國人也確實沒有空手而去。作為新的禮物,美方宣布, 將再增加7億美元軍事援助,其中約3億美元,去幫助烏克蘭購買合適的第三國武器。
澤連斯基則“深深感謝”美國的援助,尤其是美國總統(tǒng)拜登的“個人支持”。
俄羅斯怎么反應?
俄軍突然采取了行動。
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烏克蘭境內有五座火車站被俄軍導彈擊中,最近的一座,距離波蘭只有60公里。
在一份公開聲明中,烏克蘭國家鐵路公司負責人卡梅申指責:俄羅斯軍隊繼續(xù)有系統(tǒng)地破壞鐵路基礎設施,今天早上,不到一小時,烏克蘭中西部的五個火車站遭到襲擊。
按照他的指控,至少有 16 列旅客列車將停運,有人員傷亡,但具體情況還未知。
幾個看點吧。
看點一,美國人搞得神神秘秘。
拜登各種太極拳,最終沒有去基輔;美國兩位部長也沒像約翰遜、馮德萊恩一樣,在基輔的街頭走一走。匆匆見完澤連斯基,就趕緊坐火車去了波蘭。但又特意在靠近烏克蘭的“神秘地點”,舉行了記者會。既有點怕怕,但又不能太慫,美國人的這點小心思,你看懂了嗎?
看點二,奧斯汀發(fā)出露骨威脅。
確實很露骨,尤其公開說“要削弱俄羅斯”。BBC的分析文章就解讀,這番話顯得“異乎尋常的強硬”,畢竟,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是一回事,削弱俄羅斯的能力則是另一回事。但這不是公開的秘密?奧斯汀只是大嘴說出了而已。
看點三,美國人確實是真干。
按照美方的統(tǒng)計,目前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軍火,已超過40億美元。要知道,以前烏克蘭一年的國防總開支,也就60億美元。美國除了提供“彈簧刀”無人機等軍火外,還在為烏克蘭研制專門的作戰(zhàn)武器。這一次,更是撥3億美元從第三國采購軍火,全力幫助烏克蘭。
看點四,俄羅斯軍隊也夠狠。
奧斯汀話音剛落,5座烏克蘭火車站遭到襲擊。時間上是巧合嗎?我不知道。但這顯然是系統(tǒng)性的攻擊,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警告。因為很多西方軍火,就是通過鐵路運輸過來。而且,布林肯和奧斯汀,應該也是乘坐火車去的基輔。等你們走了,這些火車站就倒霉了。
看點五,俄軍其實也很克制。
夠狠,只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俄羅斯其實也很克制。至少在布林肯和奧斯汀到訪期間,沒有大規(guī)模轟炸基輔,也沒有襲擊火車站。事實上,約翰遜、馮德萊恩到訪期間,俄軍也沒采取重大敵對行動。所以,布林肯、奧斯汀,你們也別怕,也別找什么“神秘地方”,俄軍有時也挺講政治的,也不愿意和美歐發(fā)生直接軍事沖突。
接下來,會如何發(fā)展?
坦率地說,我仍舊很悲觀。
戰(zhàn)爭開始容易結束難。打成這樣一個僵持狀態(tài),要么烏軍真的越戰(zhàn)越勇,俄羅斯徹底陷入泥潭;要么俄軍摧枯拉朽,迅速占領整個烏東地區(qū),否則,雙方很難實現(xiàn)真正的停火。
即使實現(xiàn)了,也不過是蓄積力量,為下一次戰(zhàn)斗做好準備。更別提,旁邊還有不斷煽風點火的美國人。
只是可憐了烏克蘭人。戰(zhàn)火已經進入第三月,多少人生離死別,多少人永遠地留在了這個血色的春天。還有雙方年輕的士兵,可憐烏東河邊骨,多少春閨夢里人。
就在布林肯和奧斯汀聯(lián)袂去基輔的深夜,在莫斯科,普京則出席了近來最沉默的一次活動。
身著深藍色西裝、白色襯衫和深紫色領帶的他,出席了東正教復活節(jié)的活動。當主教宣布“基督復活了”,他與其他人一起說“他真的復活了”,此外,再沒有任何言辭。
看照片和視頻,普京的神情格外嚴肅,手持一支點燃的紅蠟燭,又似乎若有所思。
他在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