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著Omicron,馬上掀起新一波疫情的BA.2,到底有多厲害?

發布時間:2022-03-30 13:52:15  |  來源:中財網  

摘要:盡管也是Omicron突變株的亞型,但BA.2比BA.1的傳播能力高30%,因此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感染后病毒載量比BA.1高2倍。

多位朋友注意到了,在Omicron疫情之后,西歐國家再次出現了一個小的疫情高峰。

西歐國家的疫情小高峰,美國也正在醞釀。圖源:數據世界

目前正在全球傳播的新冠病毒突變株是Omicron BA.2。

盡管也是Omicron突變株的亞型,但BA.2顯然與BA.1有了很大的不同。

2022年3月28日,Eric Topol在Twitter上總結比較了BA.2和BA.1特點。

BA.2比BA.1的傳播能力還要高30%,因此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感染后病毒載量比BA.1高2倍。

除了有更強的傳播能力,最近發表的兩篇論文解釋了BA.2的免疫逃逸,這意味著既往COVID-19感染者還有可能再感染BA.2。

正如鋼鐵俠Elon Musk,昨天宣布再次感染COVID-19。

最近發表的兩篇論文,對Omicron BA.2的免疫逃逸做了詳細研究。

2022年3月22日,Penny Moore組在Cell H&M報道了Omicron感染后引起的對其他病毒的交叉抗體保護。

研究使用了Omicron BA.1感染的20名未接種疫苗和7名已接種疫苗的患者的血漿來測試對VOC的結合,Fc效應和中和作用。

在未接種疫苗的個體中,Omicron BA.1感染誘導的Fc效應和結合抗體對包括Omicron在內的突變株處于同一水平,然而Omicron BA.1感染后對其他VOC突變株缺乏交叉中和反應(中和滴度下降14-31倍),中和Omicron BA.2滴度下降了4倍。

3月22日,Nature Med發表了來自法國巴斯德所的文章,證明BA.1和BA.2具有完全不同的抗體逃逸特征。

SARS-CoV-2 Omicron BA.1亞型已在許多國家被BA.2取代。BA.2與BA.1的區別在于其Spike中有21個突變。

這項研究比較了9種COVID-19治療性單克隆抗體對兩種亞型的敏感性。

與BA.1相比,BA.2對Cilgavimab敏感,部分被Imdevimab中和,對Adintrevimab和Sotrovimab發生逃逸耐藥。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使用Ronapreve(Casirivimab和Imdevimab)和/或Evusheld(Cilgavimab和Tixagevimab)抗體雞尾酒1個月后的29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血清。所有接受治療的個體在他們的血清都能中和Delta。接受Ronapreve患者的血清不能中和BA.1并微弱中和BA.2;29名Evusheld治療者中的19人的血清對BA.1有中和活性,29人全部對BA.2有中和活性。

與對Delta中和滴度相比,血清中和滴度對BA.2下降9倍,對BA.1下降344倍。最終29名患者中4人發生Omicron突破性感染。

研究指BA.1和BA.2對治療性單抗的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

這兩項研究都顯示了Omicron BA.2突變株明顯且與BA.2不同的免疫逃逸。

現在的情況和2020年初的情況完全不同,因為經過了兩年的全球疫情流行,Alpha取代了原始野生型,Delta取代了Alpha,Omicron BA.1取代了Delta,而BA.2正在取代BA.1。

這種取代是建立在新的突變株比舊的突變株傳播能力更強,而且能夠逃逸舊毒株形成的體液免疫。

Omicron BA.2正是如此:1,傳播能力超過之前所有毒株,2,因新的突變而有免疫逃逸。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冠突變株,我們怎么辦?接種疫苗,以不變應萬變!

正如Penny Moore組在Cell H&M報道,相比之下,接種疫苗后出現突破性Omicron感染與VOC 交叉中和作用的改善有關,中和滴度超過2100。

這項研究指出,必須在接種疫苗的基礎上,Omicron感染才能誘導廣泛的保護力,而這個結論,也與我們之前推文關于“3劑疫苗接種可以誘導更廣泛的中和抗體”的論述一致。

本文作者:王宇歌,來源:Hanson臨床科研,原文標題:《緊跟著在Omicron疫情,馬上掀起新一波疫情的BA.2,到底有多厲害?》

關鍵詞: 因此可以 中和作用 病毒載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