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遂寧毗鄰而居,山水相依、人文相親、經濟相連。近年來,潼南區社保中心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依托社保信息平臺,創新工作機制,凝聚服務共識,發揮遂潼川渝毗鄰的地域優勢,做好同題共答,唱好成渝“雙城記”。
賦能異地“一卡通”,提升民生福祉“獲得感”
“在川參保的居民朋友注意啦,現在可以在潼南辦理社保卡了,不要跑冤枉路喲!”這是工作人員在向群眾介紹川渝社保卡異地通辦的好消息。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潼南區社保中心依托第三代社保卡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了川渝社保卡異地申辦、激活、掛失、解掛、密碼修改、非關鍵信息變更及應用狀態查詢等應用。
市民咨詢社保業務。吳倩攝現在,潼南區每月辦理四川社保卡30余件,累計辦理川渝社保卡異地互辦業務6539人次。這對異地參保的群眾來說,這項服務帶來的便利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堅持提升社保服務能力,讓群眾辦事“跑腿”越來越少、材料越來越簡、時限越來越短、體驗越來越好,獲得感越來越強,是潼南區社保中心的提升民生福祉“質感”的發力點之一。
不僅如此,為深化社保卡的推廣應用工作,在社保全業務進卡的基礎上,遂潼兩地加強協作配合,2021年率先在川渝地區試點推進社保卡、電子社保卡“一卡通一碼通”應用。兩地人社部門主動對接相關場景,打通部門間信息壁壘,通過對軟件系統和用卡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共享融合,實現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政務服務等高頻公共服務的卡、碼應用,讓群眾獲得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
截至目前,潼南區大佛寺景區、陳摶故里景區以及遂寧市靈泉寺景區、廣德寺景區已實現電子社保卡掃碼入園,兩地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刷卡取號辦事,開通小額免密支付的第三代社保卡實現刷卡乘坐公交車。后續兩地將繼續總結經驗,結合群眾實際需求推廣更多卡、碼應用場景。
待遇資格“協同認”,提升民生福祉“認同感”
“真是太謝謝你們了,不然退休了還要跑到四川去辦理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在潼南區社保大廳,曾在四川工作的李先生興奮地說。
這一便民服務得益于川渝社保待遇領取資格協同核查認證機制。這一舉措的落實為異地生活享受養老、工傷保險待遇人員提供了同等認證服務,成功實現養老、工傷待遇資格就近認、互認互辦。
跨省通辦(川渝通辦)綜合窗口。吳倩攝現在,四川森工等在川企業部分退休職工,每年就近在潼辦理待遇資格認證,不用再勞心費神前往四川辦理。近年來,中心已累計辦理川籍社保待遇領取資格協同認證2萬余人次。
同樣,川渝兩地轉診轉院和異地長期居住就醫產生的工傷醫療(康復)費用,也可以就近直接結算。工傷職工和用人單位不需再擔心工傷醫療費用異地報銷問題。目前,已累計辦理30余件工傷保險川渝異地就醫結算。
案件異地“聯合查”,提升民生福祉“安全感”
發生在異地的違規領取情況,如養老保險待遇重復領取、死亡冒領等,一度是社保追退工作的“老大難”問題。
但如今,在潼南區社保中心,異地案件的辦理的棘手情況一去不復返了。中心通過電話聯系、互發協查函、協助實地核查等方式對社保欺詐情況開展聯合查辦以及基金聯合追繳,切實解決了異地社保案件核實難、追繳難等問題。據悉,中心已累計與合作區縣開展社保基金聯合查辦130余次。
中心工作人員討論工作。吳倩攝不僅如此,潼南區還聯合遂寧市完善細化了社保基金風險防控措施,簽訂了《社會保險基金風險防控工作聯動協議》,在基金監管、案件協查等方面建立了聯動協作機制。同時,聯合銅梁區、合川區、德陽市旌陽區、資陽市雁江區、成都市簡陽市簽訂了《社會保險戰略合作發展協議》,在社保業務經辦合作、培訓服務共享發展、基金監管、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了信息數據共享、優勢資源互補,化解了跨區溝通交流難、協作效率低等問題,對提升區域社保經辦效率和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 社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