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讀:【你的樣子】尋找最美電訊教師①蔡麗娟:在教育行業“誤打誤撞”的七年

發布時間:2022-09-14 09:40:50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核心導讀:


(資料圖)

總有這樣一群人,在學生心里留下了不同的模樣。

他們用心地看著學生,每一件小事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他們用心地看著學生,發現了學生眼里閃過的光。

他們用心地陪著學生,敏銳地捕捉到學生的迷茫和不安。

他們總是與學生一起,不斷學習成長,用言傳身教告訴每一個學生,學習、鉆研、堅持,是通往突破的道路……他們就是重慶電訊學院的教師們。

時光匆匆,歲月流淌,念念不忘的總是電訊師者的模樣。今年教師季,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故事,尋找最美電訊人的樣子。

“自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的人生軌跡就始終與教書育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2015年7月,蔡麗娟因為一次機緣巧合,第一次踏進了重慶電訊職業學院的大門,也正這一步,將她的生活和教書育人緊密結合。

今年已經是蔡麗娟站上講臺的第七個年頭。在這七年里,蔡麗娟與學生朝夕相處,他們之間的故事里有溫暖、有反思、也有收獲,促使她由青澀走向成熟、由稚嫩走向沉穩,也對這份工作有了不同的理解……

蔡麗娟形象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缺啥補啥 走訪企業迎來“及時雨”

“剛開始時,當老師只是為了安穩。工作后,當我每一次站上講臺,感受到學生的回應,能在他們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就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有使命和價值的。”這是蔡麗娟對于教育的初心與思考。

事實證明,她也一直踐行著自己的初心,按照自己的思考,在職業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上課中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但是,對于一畢業就進入電訊職業學院的蔡麗娟來說,有了教育“初心”并不完全能為她的工作“保駕護航”。在教學實踐中,最讓她頭疼的不是怎樣與學生相處,也不是怎樣傳授課本知識,而是自己缺乏的企業實踐經驗,究竟怎樣才能彌補起來?

她想到一個好辦法,“缺什么我就補什么。既然缺少實踐經驗,那我就多去企業走訪。”為此,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蔡麗娟不僅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能提升培訓,還經常走訪企業,調研行業新技術和新規范。

這給了她很大的收獲,她將調研所得靈活地“搬”回到了教學中。

在《機械制圖與AutoCAD》的教學改革中,由她帶領的教學團隊對相關企業進行調研,根據工作實際生產需求和考核內容,重構教學內容,并建設線上教學資源,選用活頁式教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力求打造精品課程。

在工作的七年時間以來,蔡麗娟在教學一線一直致力于教學改革工作,踐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采用“項目引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提升素養,獲取知識,增進技能。

學中做、做中學 一切源于熱愛

談及教學方法時,蔡麗娟總是提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蔡麗娟看來,職業教育更注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因此,會更加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教學生不僅“啃”得了書本,更要拿得穩工具。

在多年的執教經驗中,蔡麗娟發現,許多學生只是缺乏自信、缺乏興趣。所以在教學環節中,為了避免學生對枯燥的知識感到乏味,她經常會設置一些有趣的環節,既帶動了班內的氛圍,又給了學生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對這門課程有興趣。

例如,在教授《電機與電氣控制》這門課時,蔡麗娟將各種電器元件搬進了教室,實驗工具隨手可得,實驗儀器也離學生更近了。這樣,不僅能讓他們自己動手連接線路,更能直觀地記憶書本上枯燥的文字知識。“做中學,學中做,先提升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再慢慢滲入專業知識,這樣他們就能輕松很多了。”蔡麗娟說到。

蔡麗娟指導學生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我們都很喜歡上蔡老師的課,不僅有趣,還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在蔡麗娟的課堂上,從不會出現“尬場”的情況,即使是學生回答問題不盡人意,又或者是做錯實驗步驟,一場“哄堂大笑”后,她也總是會耐心地針對相對應的錯誤點,再進行一次知識點梳理。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帶著對教育的熱愛,蔡麗娟不僅嘔心瀝血地教授學生到出師,更是編出一摞摞的“秘籍”,為他們的成長“添磚加瓦”。在走訪各個不同企業、參加各類技能培訓之后,蔡麗娟公開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公開發表論文10余篇……真正實踐了“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

關鍵詞: 誤打誤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