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新”課堂應該什么樣?重慶二十九中課例展示成果給出新思路

發布時間:2022-04-09 20:34:40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課例展示活動現場 向袁東 攝

昨(8)日,重慶市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建設課例展示活動通過網絡直播面向全國開啟,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作為重慶市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市級示范校,在此次活動中承擔了物理、歷史、地理三門學科的課例展示和單元教學說課。

物理“動量定理”課例展示 向袁東 攝

課例展示和單元教學說課現場,重慶二十九中物理教師刁祥通過視頻觀察汽車追尾碰撞測試,現場模擬“追尾”過程,利用現代化技術——傳感器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并構建模型,把理論結合實驗加以研究,最終得到動量定理,最終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真實性問題的學習研究中,完善了物理觀念,加強了建模意識、證據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地理“指向海洋意識培養的單元教學實踐”單元教學說課 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重慶二十九中地理教師鄒舒宇通過教學實踐整合高中地理海洋相關章節內容,突破海洋教育突出的“碎片化”問題,從學習主題的確定、學習目標的選擇、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學實踐的反思四個方面進行呈現,對學生海洋意識的培育進行了一次深度的探索與實踐。

歷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課例展示 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重慶二十九中歷史教師陳華楊以“變革的時代”為主題,突出全球聯系的建立與世界格局演變的辯證關系。以“變革之因”“變革之路”“變革之果”作為課程結構內容層層鋪開。在“變革之因”中,深入分析了15、16世紀西歐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是全球聯系、世界變革的重要推動力,由此伴隨著早期殖民擴張,人口遷移、物種交換、病原體跨區域傳播、商品的全球性流動,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

歷史“走向整體的世界”單元教學說課 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重慶二十九中歷史教師張海濱從單元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圍繞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新教材、新高考的導向,全面分析了全球航路的開辟與世界聯系的加強,以及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的影響,使學生在獲得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出全局眼光和國際視野。

專家評課環節 向袁東 攝

專家評課環節,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教科書(2019年版)副總主編、江西省中學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江西省特級教師黃怒伯,重慶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長、物理教研員、重慶市學科學術帶頭人、正高級教師周智良,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歷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葉小兵,重慶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長、歷史教研員、重慶市中學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正高級教師余朝元作為專家點評團成員對此次課例展示分別從教學內容占位、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把控、教師教學水平等多個方面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據悉,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在成功申報重慶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市級示范學校后,在渝中區全國首批“雙新”示范區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突出優勢和特長,在教學改革、課程建設、考試評價等關鍵領域進行積極探索,在開發選修課程、推進選課走班、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健全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和完善辦學質量評價等重點環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形成了有效的經驗和成果。在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促進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關鍵詞: 重慶二十九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