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經職院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發布時間:2022-03-28 22:48:19  |  來源:重慶市教委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突出產業需求導向,聚焦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模式,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平臺共建、優化人才培養、助力產業發展,不斷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統籌設計,健全工作機制。成立學校產教融合辦公室,明確教務處處長任主任、各二級學院院長為成員,統籌推進全校產教融合工作。制定學校《產教融合實施辦法》《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把產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推動學校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制定《產教融合督查管理辦法》,建立產教融合建設任務的監督檢查、預警以及考核機制,將產教融合推進工作納入二級學院年度目標考核。制定《科研創新平臺管理辦法》,2021年立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財經職業教育聯盟產教融合專項研究項目12項,推動區域產業發展應用研究。建立每個專業群有1個深度合作大型企業,每個專業有1個深度合作企業,每個專業負責人聯系1家合作企業的長效工作機制,學校大數據與會計、市場營銷等6個專業群分別與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6家大型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協議,各專業與96家單位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在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基地等方面深入開展共建共享。

二是突出重點,強化平臺共建。牽頭組建重慶財貿職教集團(國家級示范職教集團)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財經職教聯盟兩大聯盟,對接重慶重點產業集群和成渝地區經濟發展,與行業領先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打破學校一元主體辦學模式,精準對接縣域特色產業,與秀山縣、城口縣、墊江縣、江津蔡家鎮合作建成秀山電商產業學院、城口鄉村振興學院、渝東數字經濟產業學院、蔡家鄉村振興學院,推進與武隆區籌建武隆綠色金融產業學院,學校鄉村振興產業學院模式獲重慶市教學成果1等獎。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慶市服務貿易(外包)人才培訓基地、永川區金融人才基地等產教融合平臺,支撐和服務成渝及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對財經商貿行業人才、技術、服務的需求。定期舉辦財經職業教育論壇、中職教師服裝專業技能培訓、職業教育財會專業轉型升級研討會等活動,2021年召開學徒定崗交流會、校企合作交流會近40場,不斷拓展影響力,持續打造區域產教融合高地。

三是注重協同,優化人才培養。以學校6個專業群為依托,以永輝超市、京東物流、中聯集團等龍頭企業為主體,以百果園、瀚海睿智等一批中小企業為支撐,形成 “1個專業群+1個龍頭企業+N個中小企業”的“1+1+N”專業校企共建模式。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建成楊際祥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服裝設計市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直播學院、新零售研究中心、國家級非遺大師工作室、“1+X”認證中心、“雙師型”教師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對接行業龍頭企業崗位和技術標準,校企聯合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新型式教材、建立結構化師資隊伍、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共同制定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技術標準。2021年開發校企合作教材3本、課程標準10門,獲評“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1本、重慶市優秀教材1本,推薦參評“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5本,推動行業標準與教學標準緊密對接,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有機融入教學標準和課程內容。

四是發揮優勢,助力產業發展。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健全校企合作技能競賽體系,近年來學生技能競賽獲全國一等獎14項、二等獎31項、三等獎38項,省部級獎項400余項,2021年在全國1400多所高職院校中位列第67位,在重慶市43所高職院校中位列第6位;開展農村電商、郵政高技能人才、中小學生職業啟蒙等社會培訓,年培訓達1萬余人次,為產業健康發展持續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學校鄉村振興產業學院優勢,采取招生招工“一體化”策略,產業學院學生入校后既是學校的學生,更是當地產業園區企業的學徒,畢業后可直接到產業園區里的企業就業,精準服務當地經濟產業發展;實行創業導師“保姆式”孵化模式,開設普及、技能、創業三級遞進式鄉村產業教學包,培育鄉村產業發展“領頭雁”和產業振興創客人才隊伍。發揮學校智力優勢,聚焦鄉村產業開展課題研究,助推鄉村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融合發展,在壯大鄉村振興電商平臺,增強鄉村特色產品品牌力等方面,學校“智力支持”作用愈發明顯,職業教育適應性在“實戰”中不斷增強。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