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6日21時34分訊(楊川 實習生 陳瑞琦)如今無論是進入社會職場,還是自主創業,各位學子們都在人生的岔路口面臨著選擇和挑戰。而去年剛從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畢業的張月,已經在母校完成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身份轉變,從同屆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同輩人間的佼佼者。而這一切都歸功于他在校期間不斷精進自身專業技能,積極把握創新創業風口,多次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并在每一次比賽中竭盡全力,最終收獲良多。
以張月為核心成員的團隊和作品已經在第七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選拔賽中獲得了“銀獎”的優異成績。他目前和團隊正在積極備賽,爭取在重慶舉辦的第八屆創新創業大賽中再獲佳績。
張月參加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線上匯報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一站服務平臺的領跑者
張月領導團隊的創業項目《渝潤積木——(BIM)建筑信息模型綜合性服務平臺》力圖打造全國首家BIM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平臺。其以網站為載體,以“四庫四中心”(四庫:專家庫、人才庫、企業庫、高校庫;四中心:課程學習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素材中心、BIM項目發布中心)為核心組織架構,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為BIM技術人才和企業提供了更便捷的全面服務。
“‘BIM’就是一種可視化的建筑模型技術。”張月概括到。據悉BIM技術可以在計算機上將施工過程提前演練,在此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傳統圖紙的設計問題,并直接在圖紙上進行優化,以避免在實際的施工操作中再去返工,如此一來便可以節約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與同路人
于1999年出生在涪陵的張月,在2018年進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學習,與大部分剛進入大學校園的青少年一樣,他也曾經對自己的未來迷茫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通過專業設置,張月在校內學習中接觸到了BIM技術,但最初也只是將其作為一門專業必修課來學習。但在2018年學校為學生們開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堂上,張月在第一次萌生了“將BIM技術作為自己創新創業的發展路徑”的想法。
但在當時在張月腦中,該設想僅是輪廓,沒有具體的規劃,讓人無從下手。但后來,他進入了自己班主任同時是專業教師的許汝才的工作室。在那里,張月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擁有了專業指導的機會。于是乎,大家出于對本專業的熱愛和對專業技能提升的自我要求,一拍即合,組建了最初的項目團隊。
監考中的張月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一條越走越寬的康莊大路”
大學在校的這幾年,張月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和團隊成員一起推進項目,參加了許多國家級、省部級比賽,多次獲獎,其中包括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部級金獎、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市銀獎等。
在這其中最令張月滿意的一次比賽成果便是2019年時,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的國家級銅獎。這個獎項讓他收到了重慶各大高校“免試專升本”的邀請,這對于一個專科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機會。但張月猶豫再三后,卻拒絕了這次機會,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中。“因為去讀本科的話,還要再讀兩年書,而在這邊專研BIM也可以同樣地學習相關知識,提升自我”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張月有些羞赧但很堅定地回答道,“我覺得在實踐中學習更加有意義。”
張月正在對團隊成員進行指導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在大學三年級時,張月便進入了重慶建工集團設計院實習,一次出題給同行和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闖出了名氣。據許汝才老師介紹:在張月畢業之際,受建工集團的委派,委托他為第七屆中國職業技能大賽 “建筑信息模型應用” 賽項編寫考題。雖然最終只采用其圖紙創意標準等70%內容,但這對這個剛畢業年輕人的專業水平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認可。
專業的水平離不開大量的歷練,據了解僅從去年六月至今,張月在建筑信息模型的設計量就在80萬平方米以上,“以他的工作效率,他一兩年的工作量相當于其他BIM工程師三四年的工作量,這也就是其技術優異的原因。”許老師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欣慰地表示。
張月及其團隊一起展示項目匯報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張月(左一)在許汝才(左三)的帶領下和團隊一起參加“巴渝工匠”杯第六屆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決賽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張月認為,學習BIM技術對自己人生最大的意義是讓他找到了與自己契合、并且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鉆研的事物,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并且為之奮斗。同時他更感嘆自己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
根據相關分析報告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各類企業對BIM技術人才的需求總量將達到130萬;各級創新創業比賽都旨在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正是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讓張月的選擇更加堅定,當然其中最大的內在驅動力還是其對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精進,對自身水平的高要求促使其在創業這條路上成為了少數優勝者。
如今已經完成“學生”到“教師”身份轉變的張月依然在創業這條路上奮斗,當被問起經驗分享時,他毫不猶豫地表示:“注重實踐,切忌紙上談兵。”相信在越來越多這樣優秀創業者的引導下,將會把創新創業的這條康莊大道久遠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