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的新學期 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讓學生“回歸”校園!

發布時間:2021-09-07 09:51:59  |  來源:天津日報  

“雙減”下的新學期 ──

精彩課后服務 讓學生留在校園

新學期,“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在我市全面展開……

昨天16時30分,紅橋區“杏壇云享”課后輔導直播活動在求真小學開講。特級教師徐長青通過視頻直播,為全區4至6年級學生帶來素質拓展活動──《神奇的“數”世界》。學生們一邊聆聽,一邊參與活潑有趣的數字小游戲。同一時間,寧河區蘆臺第三中學的學生們正在音樂、美術、舞蹈、機器人、航模等多個興趣小組中,體驗社團的魅力。

新學期,我市中小學全面迎來“5+2”模式下的課后服務,即學校每周5天工作日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市內六區中小學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18時30分;初中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班,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晚于20時30分。

學生在校時間延長了,學校為學生們準備了哪些課后服務內容呢?

記者在和區新星小學看到,已經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了課后作業的學生們,正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悅讀時光”“玩轉魔方”“開心種植”“拓撲折紙”等包含科學、勞動、文學等多個領域的素拓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所有的素拓活動都是學校教師集體教研、精心設計、統籌安排,我們調配優秀的師資參與課后服務工作,力爭讓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課后服務資源。”校長張淼說。

在天津市第七中學的教學樓中,學生們在任課教師指導下,安靜、認真地完成當日作業。據副校長黃旺介紹,學校初中部課后服務時間為16時30分至18時30分,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時間段,各班統一進行學科作業輔導和答疑;第二時間段,學校開設了思政、科技、運動、藝術、創新實踐等五大門類幾十個小項的素拓活動,學生根據各自愛好自主選擇參加。此外,學校還為畢業班增加了專項體育鍛煉,為體育中考做準備。

據了解,我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內容主要是指導小學生完成作業,初中生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為學有困難的學生補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空間。同時,與少先隊、共青團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勞動、藝術、文體、科普、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等素質拓展活動,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但課后服務時間不講授新課。

課后服務的全面開展,解決了家長們“急難愁盼”問題,為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助力。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市對市內六區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突擊抽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市“雙減”工作專班已向相關區下發督辦單,要求對違規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厲處罰、頂格處理。

自今年7月“雙減”工作啟動以來,我市組建工作專班,并在全國率先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機構。

“我們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了深入的摸底調研,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了分析研判,制定了風險防控預案。同時,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了專項治理。”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說。

據了解,圍繞合同簽訂、收費退費、培訓預收費資金托管等問題,各區集中開展清理整頓,責令違規機構進行整改。市教育兩委組成“藍軍”督查組,對市內六區640家培訓機構進行暗訪。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對151家存在違規廣告問題的機構進行調查。

為有效落實“雙減”工作,河北區組建了一支來自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協查員隊伍,重點針對幼小銜接、超綱授課、教師資格、教材使用等內容進行規范檢查。作為其中的一員,天津市第78中學教師高浣深有感觸地說:“親身參與到培訓機構的檢查治理中,真切感受到‘雙減’的重要意義,讓孩子在科學的教育規律下健康成長,不再拔苗助長,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所謂的“雙減”,在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讓學生“回歸”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的同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同樣重要。

新學期,河西區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們有了一個新發現:“每天老師留的作業會分為多個層次,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水,有選擇地做作業。”八年級學生吳敬蕊說。

為了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該校實行分層作業、彈作業和個化作業,“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會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并利用小程序跟蹤學生作業量;利用課后服務答疑輔導,解決學生課上‘過飽’和‘欠飽’的問題。”校長劉紅杰表示。

新學期,我市各中小學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同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學校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效率等方面同時發力,做到應教盡教,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使學生回歸校園、回歸課堂。”劉紅杰說。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