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安:綜合施策保護古樹名木,讓綠色成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最純底色

發布時間:2023-08-25 22:07:18  |  來源:咸安區融媒體中心  

“月里嫦娥播的種,山中仙女育的秧,長成四季常青樹,開出那個小花,金黃黃……”走在“中國桂花之鄉”咸寧市咸安區的大街小巷,一陣陣歌聲從街頭的店鋪中傳來,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市民和游客,這里有2000多年的植桂歷史、2362株百年以上古桂花樹,是桂花資源全國第一、古樹數量全國第一的城市,是享有“中國桂花之鄉”美譽的咸寧。

古桂樹濃蔭匝地

除了“中國桂花之鄉”是咸安區最有名的IP之外,咸安區還有著非常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樹齡在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38株、樹齡在300-499年的二級古樹225株、樹齡在100-299年的三級古樹2433株。


(資料圖)

古紅豆杉“夫妻樹”櫛風沐雨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支持咸寧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號召后,我們就對全區古樹名木實行一樹一檔、一樹一策,像保護古董文物一樣重點保護,同時注重培育紅豆杉、桂花樹、銀杏等名木的種質資源,探索將古樹名木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有效途徑,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名片添上獨特的咸安綠。”咸安區委書記顧興旺介紹。

一樹一策 古樹名木煥發新生機

走進咸寧市咸安區林業局的檔案室,一排排檔案整齊排放在藍色柜子里:《咸安區一級古樹名木養護責任書》《咸安區一級古樹名木驗收表》《咸安區二、三級古樹名木復壯方案》……咸安區古樹名木檔案資料、保護方案一一在冊,條分縷析。

古樹實行編號管理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和綠色古董。作為林業人,我們有義務和責任保護好他們。”2019年,履新不久的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光聽聞一株數百年樹齡的古桂樹因缺乏營養枯死后,下決心要建好古樹名木的保護機制。

“甲方對該古樹進行動態管理和定期檢查,并及時做好巡視記錄;對衰弱、瀕危古樹,甲方及時組織具有相應專業資質的綠化養護單位進行復壯和搶救;甲方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古樹名木及古樹后續資源日常養護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在官埠橋鎮林業管理站作為甲方聘請河背村17組村民余德義養護2株古槲櫟的養護責任書里,這樣寫著。

“這就意味著養護責任人要每天關注古樹的生長環境、生長狀態是否發生變化,一有‘風吹草動’,就及時向我們報告。”官垖橋鎮林業管理站站長劉建華介紹。

正是由于咸安區建立起這樣緊密的管護機制,2021年,大幕鄉桃花尖村八組兩株古紅豆杉樹出現嚴重偏斜、枯枝現象時,情況及時地傳遞到了上級林業部門,古樹得到了及時救治。

“夫妻樹”用鋼架支撐

這兩株有著830多年歷史的“夫妻樹”,過去曾是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樹。“為保住這兩株古樹,區林業局從廣東請來專家團隊‘會診’,通過采取支撐加固、營養補充、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搶救措施,目前古樹正逐步恢復生機,再現昔日枝繁葉茂景象。”大幕鄉林業管理站站長張武介紹。

官埠橋鎮通往梓山湖的銀湖大道泉湖村路段旁,一株樸樹撐起遮天大傘,枝葉在清風中婆娑起舞。“考慮到百年樸樹移植后不易存活,在規劃銀湖大道時,特意改道避開這株古樹,繞行500米。”官埠橋鎮黨委書記張文彬介紹。

樸樹虬枝蒼勁

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地管理股股長李文忠介紹,截至目前,區林業部門已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和中心城區內的重點古樹名木和古樹群設立完備的電子檔案,實現遠程監控。局里已籌措資金140萬元,完成對157株古樹名木的搶救工作,年底可以完成全區所有古樹名木的復壯工作。

老護新育 種質資源庫不斷壯大

山高林茂,氣候適宜,年降雨量高的大幕山,非常適宜紅豆杉生長繁殖,南方紅豆杉這種特有的國家珍稀保護植物,逐步在這里繁衍生息,在40平方公里的大幕山脈,胸徑五公分以上野生紅豆杉達1.5萬余株,遍及十幾個自然村、100多個自然小組,成為大幕鄉野生紅豆杉的主導品種。

2006年,大幕鄉申報設立省級紅豆杉保護區,來感恩大自然的饋贈。保護區規劃總面積達11990畝,南方紅豆杉資源豐富的桃花尖村、大幕村、西山下村三村都在保護區內,其中桃花尖村占到9890畝,區內15株樹齡在五百年以上的紅豆杉,都已被掛牌保護。

紅豆杉之美,不止于造景,還具有“酒用、藥用、果用、景用、材用”等五大功效,其中紅豆杉鮮材提取物紫杉醇治療癌癥療效突出,每千克售價300萬元。

古樹喝上營養液

隨著人們對紅豆杉功效、價值認識的加深,大幕紅豆杉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桃花尖村已有5家紅豆杉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有以紅豆杉為主的苗圃基地5個,總面積250余畝,已培育紅豆杉苗200萬株,栽培林地1800畝。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種植紅豆杉樹800余畝,育苗300多萬株,帶動專業種植戶100余戶。

頭頂“中國桂花之鄉”桂冠、打造中國桂花城核心區的咸安區,“植桂添香”行動不停歇:向陽湖鎮祝垴村十二組建有咸寧最大的厚瓣金桂培育示范基地,通過大量試驗選育出來的這個新品種,數量現已超過了3000株;咸安區馬橋鎮錢莊村,3名青年才俊回鄉投入1.2億元打造“藏香谷”,種下朱砂桂、金球桂等多個桂花新品種,還在冷水坑規劃千畝桂花苗木基地;區、鎮兩級出臺激勵政策,栽植一株桂花樹補貼20元。“力爭通過3年時間,累計投入黨員干部、志愿者3萬余人,在全區14個鄉鎮街道125個行政村的2600余村灣小組,因地制宜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及零星閑置地,栽種15萬株胸徑5公分左右的金、丹、銀桂,不斷擴充桂花資源。”區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建偉說。

山歡水笑保護性開發實現雙贏

馬橋鎮高賽村9組李家畈山上,有100余畝蓊蓊郁郁的天然古桂林;后山上,80年樹齡的桂花儲備林恣意生長,枝繁葉茂。

秋天到了打桂花

10多年前,有人想高價一次性買斷這片古桂花樹,村民齊聲拒絕。如今,這片年產5萬斤鮮桂花的古桂林,已為9組村民帶來收益。“到了季節,灣子里的人一起上山打桂花,大約可賣二三十萬元,留一點給村灣做公益,每戶可以分近萬元。”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學志介紹。

現如今,古桂林正在打造“森林公園”,一條通往古桂林的游步道路基已經成形。村里還請來湖北科技學院專業團隊規劃設計,在古桂林的周邊民居畫彩繪墻,設計具有桂鄉特色的“王畈人家”農家樂,修繕歐式風格“王家畈學堂”,“王家畈游學 李家畈打桂花”將成為一條鄉村休閑游熱門路線。

“中國桂花之鄉”的牌匾

湖北八月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取鮮桂花細胞液后,不僅生產出日化及保健食品領域應用的優質原液,還生產桂花特色調味料和綠色食品餡料、桂花露酒三大類產品。隨著投入200多萬元與湖北香城智能機電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技改完成,桂花貯藏保鮮能力大大提升。在湖北科技學院閔清教授實驗室里,桂花果皮、種子、樹根、樹葉以及葉片揮發油有大有用處……由桂花形成的一、二、三產業互補性極強,可以建成完善的產業鏈條。

大幕鄉紅豆杉,得到林業政策項目傾斜和扶持,不僅規劃建設章尤千年紅豆杉小游園、整合李邕讀書臺來發展鄉村旅游,還將對紫杉醇提取、紅豆杉系列產品開發進行探索。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章瓊丹)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