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云上咸安報道 時下正值葡萄上市時節,7月28日早上,咸安區汀泗橋鎮古塘村舒家灣的果園中一派繁忙景象。果蔬種植戶張曉明帶領著該村數名村民正在對早上五點采摘的葡萄進行挑選、裝箱、打包。一顆顆葡萄在陽光下晶瑩剔透、不禁讓人垂涎欲滴。據了解,因為天氣炎熱,不少葡萄在大棚中就會爛掉,所以在裝箱前還要進行一次細致剔果,將品質不好的全部剪掉。
“別人讓我們配送,我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聯發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曉明介紹,每串葡萄在裝箱前,都會再次確認品質。
在張曉明忙碌之時,不少附近的村民也前來購買。張曉明介紹,果園一直采用的都是市民自行采摘的銷售模式,但是由于最近天氣炎熱,果園的經營理念也在及時調整。經營理念的調整帶來了新一輪的用工潮,每天早上張曉明都要請當地的農戶對預定好的水果進行采摘,分類、裝箱,要趕在中午之前將水果送到客戶手中。
“我們正常情況下一般是七八個人,如果說要除草、采摘,然后再裝箱配送的話有一二十人。”在裝完五十箱葡萄后,張曉明和工人又立即轉移戰場,帶著箱子來到了桃園里,要在上午十點之前完成五十箱桃子的采摘、稱重、裝箱。忙碌過程中,又來了好幾撥游客,了解好價格后,自己提著袋子,自顧自地在園中采摘。
“我是經朋友介紹過來的,一直在這邊買水果,他們這邊品種比較齊全,什么都有,也蠻好吃的,雖然桃子看著不咋地,吃起來味道蠻好。”市民王軍謙告訴記者。
小水果、大產業。從2014年張曉明創辦聯發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來,不斷完善水果種植品種,目前從初春的草莓、早桃一直到冬天的果凍橙、泉水紅肉蜜柚等20多個品種,讓月月有花,四季結果的田園愿景成為現實。
聯發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只是咸安區發展“果園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咸安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發展鄉村采摘業,釋放農業發展“紅利”,進一步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渠道,成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咸寧臺記者:夏暉 特約記者:柳杰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