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簡訊:咸安地名故事——村風淳樸的業(yè)樂施

發(fā)布時間:2022-07-12 09:44:35  |  來源:咸安區(qū)融媒體中心  


(相關資料圖)

作者:陳大銀

橫溝橋鎮(zhèn)涼亭垴村業(yè)樂施,系施姓遷咸9世祖溥清公明成化年間(1465-1487),從今涼亭垴村老屋施遷入。村莊取溥清公后商近唐公長子施業(yè)、三子施樂之字為“業(yè)樂施”。溥清公是明朝成化年間舉人,曾任四川省重慶府江港縣知縣,敕授文林郎。因他到此開基、落戶、創(chuàng)業(yè),又因安方言“落”“樂”同音,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和1983年1月出版的《咸寧市地名志》,將此村莊誤稱為“業(yè)菠 施”。它是新屋施、高塘施( 高莊施)、呂莊施發(fā)祥地。業(yè)樂施有山有水,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大門前有一口10畝面積的水塘,塘下的小壟直通大壟,屋后是60畝面積的山林、可謂山清水秀。

這里的村風民風就像秀麗的風景一樣美好,家家團結友善,個個遵紀守法。1949年5月以來,沒有向上級上交一起民事糾紛,更沒有違法亂紀現(xiàn)象。這得益于9世祖施溥清留 下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好學 上進的傳統(tǒng),也得益于萬媽留下的助人為樂、熱心公益的美德。

萬媽叫萬友善,出生于1875年,1960年 去世,娘家今賀勝橋鎮(zhèn)萬秀村萬秀八。她是施傳榮、施傳福、施傳平、施傳標、施衛(wèi)星,施躍的太媽(即父親的奶奶)。萬媽就像自己的名字樣友善。她是后娘,唯的兒子施靜波不是她來 生,但起,是她一手撫養(yǎng)成人, 母子倆比親母子還要親。萬媽熱心公益事業(yè)。新四軍某部駐扎業(yè)樂施,她煮飯給新四軍吃。那時食鹽緊張,她上山砍柴,讓丈夫挑到賀勝橋換鹽,她把鹽送給新四軍。

鄰居李媽一生無兒無女, 老伴去世得早。她彎腰駝背,雙目高度近視,而且缺吃少穿。為了生存,常常悄悄到萬媽家拿油、拿鹽、拿米。萬媽的媳婦陳巧云有一次從遠處看到 這種行為,對萬媽說:“李 媽到我們家拿東西,您不管她,她就越偷越帶勁,越偷越多,我們家怎么受得了?”萬媽心平氣和地說:“她一個老人能吃得多少?我們是七口之家,節(jié)約一點,添飯時,把爐罐刮干凈一點,就足夠李媽吃了。”陳巧云說:“我們又不欠她的。”萬媽語重心長地 說:“ 她是生活所迫才到我們家拿東西,又不是好吃懶做。是因為年紀大、不能勞動才這樣,就當她是你姨娘一樣。你總不能看到姨娘餓死吧!她在生是-一根草,死了是個寶。如果捉住她偷東西的現(xiàn)行,臉皮被撕破,就要引發(fā)糾紛。她如果受不了,就會去自縊。到時候,我們要吃官司,要賠錢,麻煩就多的去了。”萬媽一番話,做通了媳婦的工作。此后,只要李媽來偷東西或有偷東西的意向,兩婆媳就有意主動避開,讓她放心大膽地拿。后來,李媽身體差些了,萬媽隔三岔五送飯送菜她吃。李媽生活不能自理時,萬媽兩婆媳餐餐給她送飯,直至李媽去世。

萬媽不僅樂善好施、善解人意,而且辦事公道,熱心公益。她一字不識,不是甲長、族長、生產隊長,聲望卻比甲長、族長、生產隊長高。業(yè)樂施婆媳間、父子間、兄弟間、姑娌間或鄰居間發(fā)生矛盾,萬媽主動上門勸和。久而久之,村莊凡是大小糾紛,都把她請去,或我她評理。她“一手托兩家 ”“一碗水端平” ,不管是親房還是疏房, 不管是原告還是被告,不管是有理還是虧理,都聽萬媽處斷。有一-家夫妻打架,丈夫氣得去田地做事,妻子氣得回了娘家,小孩沒有飯吃。萬媽就撮米放到這家爐罐里,煮飯給小孩吃。這對夫妻很感動,矛盾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好人有好報。如今,萬媽后人發(fā)展到10戶35人。因為村莊民風好,1949年5月以來,業(yè)樂施累計10年被橫溝公社、橫溝橋鎮(zhèn)表彰為上交公糧先進生產隊(村民小組》,累計有80人考上大學,出了曾任汀泗橋鎮(zhèn)黨委書記,咸安區(qū)政府副區(qū)長,現(xiàn)任咸安區(qū)委常委、區(qū)委辦公室主任施繼武等為代表的6位副科級以上干部,3人成為當?shù)仄髽I(yè)家,20人受到鎮(zhèn)級以上單位表彰。

文字來源:《咸安地名故事》

本中心部分文章為轉載摘編自相關書籍,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地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者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根據(jù)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

關鍵詞: 橫溝橋鎮(zhèn) 一字不識 自然而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