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實時:巖石上種出一片蔥綠 ——我省沿江廢棄礦山修復掠影

發布時間:2022-07-12 08:39:04  |  來源:云上咸安  

黃石市黃荊山飛云煤矸石山經過治理修復,蝶變為設備齊全的運動公園。圖為6月3日,市民在此享受運動樂趣。


(資料圖)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靈山生態公園“十里花坡”景區,修建在一片6萬平方米廢棄礦坑上。花開時節,吸引武漢市民游客融入大自然。

5月17日,鳥瞰陽新縣富池鎮長江沿線逐漸復綠的開山塘口。

5月18日,武穴市觀山寨礦區北泉凹礦段山體修復現場,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山體護網綁扎。

5月17日, 武穴市田鎮馬口采石廠修復現場,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山腳下定檢自動化噴淋系統。

2010年7月20日,黃石市黃荊山山體修復現場。

3月28日,武漢市江夏區靈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礦花苑”景區一期,施工人員在覆土的山體上種植樹種。

圖/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薛婷 通訊員 向能來 孫暉

湖北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持續推進沿江礦山綜合治理修復,昔日“生態傷疤”逐漸愈合,秀美青山筑起沿江生態屏障。

6月6日,黃石黃荊山半山腰上的一處運動公園,嶄新的籃球場和足球場上不時傳來歡呼聲和加油聲。空中俯瞰,設備齊全的運動公園與青翠的西塞山、奔流的長江,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一處滿目瘡痍的煤矸石山。

沿江順流而下,陽新縣富池鎮曹家山礦區治理工程現場,挖掘機、破碎錘的轟鳴聲響徹山間,幾輛噴錨車正在進行草籽噴播作業。

“廢棄礦山修復,就是在石頭堆里種花種樹,治理難度超乎想象。”陽新媧石礦投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國橋說,這里坡面落差大,需要采用留設馬道的方法修復,整個坡面被打磨成若干個馬道,馬道覆上半米厚的土壤后,再噴播耐旱的柏樹、刺槐等植物。

一江之隔,武穴市田鎮馬口采石廠,50多米高的山體上喬灌花草結合、綠意盎然,山腳下連片的波斯菊隨風搖曳,猶如披上了一件別致的“花衣裳”。現場,自動化噴淋系統正在進行花草管護。

“這座山體坡度約75°,原來幾乎是光禿禿的石壁,寸草不生!”治理方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隨即展開一幅修復前的照片說,曾因開山采石,這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經過勘察設計,該項目采取危巖整治、削坡整形、植被混凝土噴播、種植池綠化、截排水等方式相結合的治理方案。通過一年多的修復,原本裸露的石頭上已經被綠植所覆蓋,恢復治理面積約700平方米,現在轉入管養期。

沿江而上,來到武漢市江夏區靈山一期礦花樂園。站在綠如翡翠的礦坑湖邊,映入眼簾的是一道近50米高的水瀑,飛流直下激起層層浪花。岸邊一步一景、叢林疊翠,鮮花盛開,讓人猶如置身“礦野秘境”。誰能想到,這里原本是一處令人“嫌棄”的廢棄礦坑,經過兩年多的綜合生態治理,成效初顯,一躍成為網紅打卡景區,吸引八方游客。

……

宜綠則綠、宜林則林、宜景則景。近年來,我省大力開展長江干支流兩岸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修復長江干支流327個廢棄露天礦山,治理面積2289公頃。沿江廢棄礦山修復見實效,一座座過去千瘡百孔的山體煥發新生,變成公園、良田、山林、景區等,實現生態環境的明顯好轉,也為經濟社會發展騰拓空間。

廢棄礦山復綠,沿江秀美如新。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余俊逸)

關鍵詞: 有限公司 正在進行 中南電力設計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