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咸安區鄉村振興的大潮中,百余個就業車間如雨后春筍般陸續落成,帶動就業崗位5000余個,其中脫貧人口2000余人,成為了附近群眾就業增收的主要支柱。
致力“引”項目,做足就業車間配套服務
“有家的地方沒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家的日子終于結束了!”3月28日,在高橋鎮黃鐵村時尚男女包就業車間,廠長陳國強開心地說。陳國強是咸安人,老婆孩子都在咸安。為了謀生計,他到廣州制包廠一做就是20多年,長期過著與家人分離的日子。2022年正月,得知家鄉也建起了制包就業車間,陳國強立即決定返鄉。
這座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的時尚男女包就業車間是在一所廢棄的村小學舊址改建的。黃鐵村黨支部書記朱漢新向記者介紹,區鄉村振興局向上爭取了100余萬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產業項目銜接資金,對閑置的村小學舊址進行改建,還拋出第一年免租,第二年起租金由低至高逐年緩步遞增的優惠政策。時尚男女包就業車間于2022年正月正式開工,吸納就業40多人,不少原來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就業。截至目前,車間已經制作了三批訂單,累計出貨4000多個包,專門直供網絡商務訂單。
“我們的就業配套服務也非常到位,就業人員包吃包住,不在村里住的還車接車送,對于不會做的免費培訓到位!”朱漢新拍著胸脯說,這么好的就業車間,要讓它切實惠及一方百姓!
延伸 “拓”項目,做足“一根竹子”的文章
一個村建起了一座“產業園”,靠著一根竹子,這個村年產值超千萬!
在大幕鄉雙垅村70畝的范圍內,三座廠房連片排開,最前面的一棟廠房是2017年建成的楠竹加工廠,旁邊一棟廠房是2020年建成的竹炭廠,后面一棟廠房則是剛建成的竹筷廠。這三棟廠房可是做足了“一根竹子”的全產業鏈,竹筷廠專門生產竹筷,楠竹加工廠專制竹拉絲涼席、竹簽半成品,邊角余料作為烘干燃料,燃燒后的廢料則進入竹炭廠高壓后再燒制成竹炭,可謂“吃干榨盡”一根竹。
別小看這一根竹子的能量,楠竹加工廠年產值500余萬元,竹炭廠產值達800余萬元,新建成的竹筷廠預計年產值也有500萬元。依靠這三個工廠,雙垅村集體經濟蒸蒸日上,累計帶動就業80余人。
雙垅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邱明介紹,竹筷廠已經投入700萬,其中有150萬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產業項目銜接資金,村里也自籌了100萬。目前2000平米的竹筷車間、3500平米的堆場、1000平米的綜合樓已建成,還有120平米的職工之家正在建,全部完工后,這里將成為一座“有模有樣”的工業園區,為雙垅村的騰飛插上希望的翅膀。
注重“扶”項目,做足品牌推廣
3月28日,記者來到大幕鄉西山下村,這里連片的茶園吐露出新綠,一壟壟茶叢蜿蜒伸展,一片片嫩尖含翠欲滴。茶叢中,三三兩兩的采茶人,正在巧手翻飛,忙著采集珍貴的明前芽茶。
“這可是通過歐盟檢測標準的高山好茶!我們還注冊了‘大幕山’商標。今年是第一年大面積出茶,現在正在搶采的明前茶預計能制成干茶4000斤。”大幕山茶場的老板何波介紹,目前已吸納200余附近村民加緊采茶,爭取清明節前大批量上市。
據西山下村支書胡柏紅介紹,這個茶場項目總投資2600萬元,流轉土地千余畝,種植了中茶108、儲葉齊、湘妃翠、黃金芽、安吉白茶等多個品種,配套田園步行道800余米,殺蟲燈160余盞,還建起了2380平米的高標準制茶車間和曬茶場。“我們還建立了寫生基地和民宿,這里人氣越來越旺!”胡柏紅補充道。
“就業車間不僅是幫助群眾增收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區鄉村振興局局長陳暉表示,下一步,咸安區將繼續采取“就業車間+龍頭企業+技術”模式,建好用活這個“家門口的工廠”, 讓村民真正實現顧家、務農、打工三不誤,持續助推鄉村振興。
(通訊員:李婷婷 張玲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