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疫情防控期間糧油類、果蔬類、肉蛋奶及豆制品等應該如何儲存?

發布時間:2022-03-17 17:05:47  |  來源:咸安區融媒體中心  

防疫期間,應盡量減少外出和聚集,居家做飯成為常態。科學適量儲備食物十分重要。食物類別不同,儲存方式也不同。

一、主食類食物的儲存:

1.米面應用潔凈、干燥容器裝好,放在室內陰涼、通風、干燥處,避免高溫、光照。2.饅頭、燒餅、面包等熟制主食可放冰箱冷藏保存,但若超過2天,則應分裝密封后放于冰箱冷凍保存。3.糕點一般可以在冰箱冷藏保存,但最好在保持期內2天內吃完。

二、果蔬類食物的儲存:

1.綠葉蔬菜可冷藏,最好在3天內吃完。2.豆角、茄子、青椒、蘿卜等可在室內冷涼處存放。3.柑橘類和香蕉不宜冰箱冷藏,在室內冷涼處存放即可。4.蘋果和梨既可以放冰箱冷藏,也可以放在室內冷涼處。

三、肉蛋奶、海鮮及豆制品的儲存:

1.生肉和魚蝦,如當天吃,可放冰箱冷藏保存,如當天吃不完,建議分割后放入保鮮袋用冰箱冷凍保存。2.雞蛋保質期受溫度影響較大,溫度不超過15℃時,保質期為30天左右;放冰箱冷藏保存時,保質期可長達40—60天。3.牛奶分為常溫奶和低溫奶,常溫奶可室溫存放,低溫奶應貯存于冰箱冷藏室中。4.豆制品很容易滋生細菌,儲藏不當容易變質。豆腐、豆漿、納豆等生鮮豆制品,應放冰箱冷藏室保存。如果豆制品發酸,豆腐、豆干等表面滑溜或沒有彈性,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再食用。 

春季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節令美食需注意。春季螺螄肥美,但需注意可能存在寄生蟲,食用時要充分清洗,徹底煮熟;香椿、春筍等美食含有少量亞硝酸鹽、草酸等,烹飪時需焯水,適量食用。

飯菜加熱要徹底。南方春節,氣溫濕熱,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引發腸道疾病。應盡量根據用餐人數,制備當餐能吃完的食物,少剩或不剩飯菜。如有剩菜剩飯(包括一次吃不完的散裝即食食品),應晾至室溫時放入密閉容器或包裝袋冷藏儲存,再次食用前要一定要徹底加熱。

采摘野菜有講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是野菜生長的旺季。采摘的時候要注意不認識、不熟悉的不碰觸,以免中毒;化工廠、綠化帶、馬路邊、垃圾填埋場等附近區域,可能存在化學藥物污染、尾氣污染、土壤污染的風險,切勿采摘。

就餐用餐多注意。在外就餐時,選擇信譽好、實施“明廚亮灶”的餐館,除了關注菜品衛生外還需留意餐飲具衛生狀況,餐館自行消毒清洗的餐飲具可能存在洗不干凈或洗滌劑清洗不徹底的問題,就餐時最好用開水清洗一下,以免影響腸胃健康。注意查看餐飲服務單位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健康監測、配備洗手消毒設施或免洗手消毒液、場所清潔通風等。

選擇網絡訂餐時,盡量選擇距離近的餐飲單位,以縮短食物運送時間;注意查看商家證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鋪評價,謹慎下單;收到餐食后,檢查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有被開啟的痕跡、餐食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時食用,勿長時間存放;盡量不網購涼菜、冷加工糕點和生食食品等高風險食品。

選購食品要細心。采購食品時,優先選擇資質證照齊全、管理規范的商家。做到“三查三注意”:一查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二查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注意是否超過保質期限;三查食品外觀,注意查看產品是否存在包裝不完整、真空包裝漏氣、漲袋等異常。

(來源:咸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編輯:余婭敏)

關鍵詞: 可能存在 食品安全 冷凍保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