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讓學科培訓大幅降溫 非學科類培訓卻熱度不減

發布時間:2022-03-17 16:30:37  |  來源:陜西工人報  

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發布《“雙減”明白卡》,亮出了“雙減”成績單,透露了這樣一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原12.4萬個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壓減率為92.14%,原263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壓減率為87.07%,‘營轉非’‘備改審’完成率達100%;預收費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監管總額超過130億元;所有省份均已出臺政府指導價標準,收費較出臺之前均下降四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從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

為了讓野蠻生長的校外培訓回歸正軌,去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隨后,教育部牽頭,建立由19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共出臺30多個配套文件。全國各地打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組合拳”。在多方努力下,校外培訓治理邁出堅實一步。

“雙減”讓學科培訓大幅降溫,然而,非學科類培訓卻熱度不減,一些地方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惡意漲價、非學科培訓熱出現,甚至有“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跡象,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

據悉,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把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一是把握特點,區分非學科類培訓與學科類培訓的異同,加強研判,提高治理的針對和有效。二是理順體制,建立由體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業主管部門為主負責,教育部門統籌協調,發改、財政、民政、市場監管等其他綜合部門共同履責的綜合監管機制。三是明確規范,建立相應的價格、人員、材料等規范,完善準入制度,明確標準要求。四是抓住重點,首先加強非學科類治理的頂層設計、藍圖規劃,其次對行業準入、價格調控、日常監管等重點問題逐個破解。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透露,教育部已經著手校外培訓立法的前期準備工作,啟動了校外培訓立法研究,正在研究理順校外培訓立法與現有法律、法規、政策的關系,對相關實踐進行總結,對一些難題進行深入研判,對一些關鍵點進行實驗探索。目前,已初步明確了校外培訓立法的框架體系、主要內容、重點問題,將加快推進校外培訓監管立法。

此外,盡管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成效,但這位負責人坦言,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等違規行為依然存在,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的問題,“鞏固治理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對于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這位負責人用“上天入地穿馬甲”來形容:“上天”指以線上形式開展學科類培訓;“入地”指在咖啡廳、居民樓等場所違規組織學科類培訓;“穿馬甲”則包括以“高端家政”“眾籌私教”“游學研學”等名義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

實際上,早在2021年9月,教育部就印發了《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明確了7種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情形。在《“雙減”明白卡》上,“嚴查隱形變異”被明確列為2022年“雙減”工作的一大重點。

對此,教育部表示,要健全違規培訓檢查常態化機制,嚴厲打擊“線下轉線上”“眾籌私教”“一對一”“以非學科名義開展學科培訓”等違規行為。將進一步指導各地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健全隱形變異培訓檢查常態化機制,推動形成治理和監督合力。

關鍵詞: 學科培訓 校外教育 教育部門 眾籌私教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