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連海關的指導下,在大窯灣海關的密切配合下,大窯灣港區一票裝有3.9噸之前進境的國際中轉貨物與大連本地出口拼箱貨物進行集拼后,順利通關發往第三國,標志著大連口岸首票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在大連自貿片區正式落地,這對進一步提升大連口岸功能,推動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是指經國際航線境外貨物運抵中轉港口后,經過拆箱再與所在港口其他出口貨物按照需求重新組合裝箱復運出境的一種港口物流業務,是衡量航運中心建設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該業務推出前,國際中轉貨物需要經過綜合保稅區賬冊管理分別進行貨物進境備案申報、出境備案申報、辦理進境手續和出境手續,產生兩次通關,運行效率低、運行成本較高,客觀上無法滿足拼箱貨物的時效要求。
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開通后,海關部門基于海關總署推廣的新艙單系統,允許集拼企業依據海運艙單信息完成進出境申報手續,對國際中轉集拼貨物實施個性化監管。該模式無需經過綜合保稅區賬冊管理,無需經過兩次通關手續,大幅節省了時間和通關成本,有效滿足了企業對拼箱業務的時間和成本要求。對國際采購、國際分撥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等高附加值的港航業務集聚具有積極作用。
下一步大連自貿片區將進一步加強與海關遼港等單位深度合作,利用大窯灣口岸航線及跨境通道資源爭取更多的國際中轉集拼等新業務,常態化運營圍繞跨境貿易企業實際需求繼續創新口岸監管服務模式,營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助力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記者:商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