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創下新里程碑 消費品進口增長9.9%

發布時間:2022-01-14 15:05:44  |  來源:第一財經  

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創下新里程碑。

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與2019年相比,我國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23.9%、26.1%、21.2%。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我國年度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以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規模達到了6.05萬億美元,在2013年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的8年后,年內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了歷史高點。2021年的外貿增量達到了1.4萬億美元。

德國商業銀行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1年中國出口增長主要是受到需求和生產能力的驅動。“從過去一段時間看,一方面,歐美國家需求在疫情后期恢復得非常不錯。另一方面,中國保持了長期以來的出口強勁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身優秀的生產能力,你想要什么,中國就能夠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制造出來。”周浩說。

但李魁文也指出,展望2022年,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際需求復蘇勢頭放緩。此外,再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

“我們在正視這些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堅定穩住外貿基本盤的信心。”李魁文說。

突破市場預期的增長

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李魁文分析,這一方面得益于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9%和28.6%,消費品進口增長9.9%。

其中,外貿經營主體活力有效激發,民營企業進出口更加活躍。2021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6.7萬家,增加3.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9萬億元,增長26.7%,占48.6%,提升2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4.03萬億元,增長12.7%;國有企業進出口5.94萬億元,增長27.7%。

李魁文指出,全球經濟保持復蘇態勢,也對我國外貿產生提振。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蘇態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8%。

從出口目的地來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穩定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2021年,我國對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對上述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為5.67、5.35、4.88、2.4和2.34萬億元,分別增長19.7%、19.1%、20.2%、9.4%和18.4%。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6%,比整體增速高2.2個百分點。

從產品看,機電產品出口、進口均保持良好增勢。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增長20.4%,占出口總值的5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分別增長12.9%、9.3%、104.6%。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又增長了13.2%。此外,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增長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貿易方式也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超過6成。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4.08萬億元,增長24.7%,占61.6%,提升1.6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8.5萬億元,增長11.1%,占21.7%。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目前的確要追求出口的多元化,除了地域上的多元化,也要提升產品的競爭能力。“為此,我們需要做好內部的轉型升級工作。無論是采取新模式還是新技術,我們的產業和外貿企業都需要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他說。

2022年率先復蘇的相對優勢和基數效應可能減弱

展望2022年,李魁文表示:“當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復,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率先恢復的相對優勢和基數效應可能減弱,2022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繼續為穩外貿提供有力支撐。”

周浩認為,如果外需仍然強勁,中國出口短期內仍有可能持續2021年的表現,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但2021年的高基數可能成為影響2022年繼續高增長的一個因素。

周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價格因素也將影響2022年的外貿表現。“過去一年中,進出口表現一部分是被價格因素推動的。比如,很多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度上升,雖然不可能完全傳導到出口,但很大部分傳導到了出口價格中。”他解釋,“如果價格保持平穩,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就可能在2022年成為拖累出口表現的變量。除非價格再度出現大幅度上升,但這種可能性目前來看并不是特別高,市場預期認為大多數原材料價格已經見頂。”

周浩預測稱,人民幣在2022年會有一定程度的貶值區間。雖然他不認為匯率是影響出口最重要的因素,但小幅貶值某種程度上會對沖出口的負面風險。

“我認為如果匯率有小幅貶值,它會提振出口表現,尤其出口在一個下行周期當中時,可能更需要這樣一定程度的對沖。但從基本面來看,匯率對貿易的作用是非常復雜的。貿易表現比較好,它有可能影響到匯率,貿易表現不好又會拖累匯率。倒過來說,匯率低一點又會提振貿易,它是一個不斷反饋的過程。但直接來看,匯率小幅貶值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出口的表現。”周浩說。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