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大農業投資項目超160億元,創歷年之最;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和示范項目落戶佛山;“廣明2號”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之一,打破國外對該種源的長期壟斷……近年來,佛山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推動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
近日,佛山市委書記鄭軻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說,佛山是制造業大市,也是農業強市,農民收入和農業總產值不斷提高,以水產、花卉、畜牧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未來,佛山將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科技賦能農業發展,同時,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之路,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不斷激發農業農村活力,推動佛山“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
創建特色精品村72個
南方日報:美麗鄉村建設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當前,廣東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佛山如何以美麗鄉村建設撬動鄉村全面振興?
鄭軻:近年來,佛山依托現代農業、山水田園、嶺南文化、粵菜美食等資源稟賦,以綠色發展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成功創建特色精品村72個,68%的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我們將深化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一步接一步把“515”戰略目標任務推向前進,撬動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將堅持以帶為媒串起“百里芳華”。積極開展鄉村振興連線連片探索實踐,以佛山“一環”、東平水道等廊道為紐帶,以84個節點項目為抓手,推進串聯起21個鎮街、116個村居的“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目前,示范帶內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2個,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美麗宜居村占比高達89.7%,對全市鄉村振興起到了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我們將聚焦示范帶重點區域,加快提升連線連片效果,強化精品項目、精品線路、精品活動策劃實施,推動鄉村從“一時美”走向“長久美”,從“個別美”走向“全域美”。
我們將堅持以水為美打造綠韻水鄉。佛山河網密布,自古以來就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我們將結合萬里碧道、萬畝千畝公園建設,實施全流域強統籌大兵團分層次治水,統籌好治水治城治產,系統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做好水文章,塑造“半城山水滿城綠”的嶺南水鄉新風貌,讓人民群眾共享好山好水好風光。
我們將堅持以文為魂活化嶺南古村。佛山古村落資源豐富、數量眾多,是傳承和弘揚嶺南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我們挖掘鄉土文化根脈,分批推進全市217個古村落活化利用,打造各具特色、人文相宜的美麗鄉村,避免“千村一面”,讓人們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
培育特色農業
延伸粵菜美食產業鏈
南方日報:佛山地處珠三角發達地區,城市化程度較高,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推動農業更好發展?
鄭軻: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佛山工業化、城市化程度較高,佛山的農業早已超出傳統農業的范疇。
我們將以農業科技化、創意化、生態化、公園化為方向,不斷提高農地效益、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拓展農業功能,積極探索一條具有佛山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之路。
一是培育現代都市農業新業態。大力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等新業態,以大灣區現代都市農業綜合示范基地、陳村花卉世界、盈香生態園、禪鄉漁歌農業公園等為示范點,打造具有生態保育、農業生產、休閑旅游等功能的農業公園。積極發展“預制菜”產業,延伸粵菜美食產業鏈,促進大農業、大食品、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推行漁業綠色養殖新模式。佛山淡水養殖水產品產量占全省的18%,漁業生態轉型對農業生態轉型以及水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分階段全域改造提升52萬畝魚塘,推行高質量零排放養殖模式,加快推動傳統魚塘向美麗漁場升級蝶變。
三是增強科技興農新動能。大力支持生物育種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加快培育一批種業龍頭企業。建設“三農”大數據平臺,加快遙感監測、物聯網、地理信息等技術應用,實現農田管理、農業植保、病蟲害防治智能化,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宅基地數字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風險預警制度,努力構建重要農產品全過程溯源體系,牢牢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鼓勵大膽改革
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空間
南方日報:改革是推動佛山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大法寶。佛山將如何以改革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
鄭軻:近年來,佛山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鼓勵基層大膽實踐探索,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領域主動試、大膽闖,為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空間。解決收入差距問題、促進共同富裕,佛山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最關鍵最緊迫的還是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一是以村級工業園改造促進發展提質增效。佛山有很多村級工業園,這些工業園大多存在用地低效、形態破舊、產業低端、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們堅持“村改”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高水平推進村莊規劃,破解工業園區與村莊混雜交織困局,帶動鄉村產業、人居環境、治理模式發生深刻變革,著力建設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美麗宜居鄉村。
二是以綜合整治促進土地集中連片開發利用。佛山工業化起步早,城鎮化建設相對粗放,造成土地利用碎片化等問題,既制約了產業集聚發展,也成為了鄉村全面振興的“絆腳石”。我們將探索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加強各類性質土地置換騰挪,統籌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為破解土地碎片化難題提供經驗示范。
三是以結對協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針對佛山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建立南海結對三水、順德結對高明緊密協作機制,實施重點產業協作、基礎設施聯通、民生服務共享、鄉村振興聯動“四大工程”,推動區域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協同聯動發展,積極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