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工行發布調整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的通告,將自北京時間2022年7月8日收盤清算時起,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和NYAuTN12合約標準交易保證金比例從34%上調至42%,Ag(T+D)合約標準交易保證金比例從38%上調至46%,差異化保證金同步調整。
這已是工行今年以來第六次上調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保證金比例,半年時間該比例從23%升至42%。
所謂延期交易,是指以保證金交易方式進行交易,客戶可以選擇合約交易日當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同時引入延期補償費(簡稱延期費)機制來平抑供求矛盾的一種現貨交易模式。貴金屬現貨延期交易業務,是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交易品種之一,有黃金延期合約[Au(T+D),mAu(T+D),Au(T+N1),Au(T+N2)]和白銀延期合約[Ag(T+D)]等合約。
據了解,商業銀行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主要包括現貨實盤合約和現貨延期交收業務,其中,現貨延期交收業務屬于類期貨業務,存在杠桿,伴隨著保證金制度和做空機制。
工行今年以來已連續六次上調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延期交收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從38%上調至46%。上一次是在5月30日,工行第五次宣布調整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延期合約保證金比例:自2022年6月1日收盤清算時起,Au(T+D)、mAu(T+D)等合約的標準交易保證金比例從31%上調至34%,Ag(T+D)合約的標準交易保證金比例從35%上調至38%。針對每次調整工行均表示,是未來防范國際貴金屬市場大幅波動風險。
除了上調保證金比例,工行還采取了交易限制措施。4月28日,工行宣布自2022年5月起,針對每月最后一個交易日日終清算時無貴金屬延期交收合約持倉的個人客戶,將在下月初關閉或限制其貴金屬延期交收業務交易功能。4日的通告則宣布了更強的限制措施:禁止新開倉或買入,只能平倉或賣出。通告宣布,自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9時起,工行將暫停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延期交收合約的開倉交易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買入交易,代理個人延期交收合約的平倉交易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賣出交易不受影響。
收緊措施
多家銀行限制新開戶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7家全國性銀行發布了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的公告,具體措施包括限制新開戶、調整風險等級、提高保證金、暫停開倉和解除代理關系等。這些措施都是針對存量客戶。此前,這些銀行還早已停止了相關業務的新開戶,有的還提高了交易門檻和風險標準。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最近兩年各家銀行陸續出臺的限制措施來看,商業銀行正逐步清退帶有杠桿性質的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最終,帶杠桿的貴金屬衍生品交易將在商業銀行的個人業務中消失。
本組文/本報記者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