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快播:液流電池橫空出世 儲能安全文件成重要催化 概念股名單來了

發布時間:2022-07-05 05:35:30  |  來源:中財網  

今日(7月4日),A股液流電池板塊大漲,攀鋼釩鈦2連板,中核鈦白、國網英大漲停,固德威、金浦鈦業、明星電力、振華股份、西子潔能等多股跟漲。

消息面上,國家能源局官網近日發布了《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見稿)》,文件對新興的電化學儲能技術的安全性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將三元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從中大型電化學儲能可選方案中剔除。

液流電池再次被推上前臺。國泰君安便表示,具有本征安全性的液流電池技術將受益于本次《征求意見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國內液流儲能技術產業化進程加速:1月,國家電投自主研發的鐵/鉻液流電池堆“容和一號”量產線投產;6月,大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投運。

▍兩大技術路線產業化進程加速

與鋰電池、鈉電池、鈉硫電池相比,液流電池的優勢在于安全性高、壽命長,目前的主流技術路線是鐵/鉻電池和全釩電池,這兩類液流電池都采用水系電解液,活性材料反應溫和,無爆燃風險,具有原理層面的本征安全性,且循環壽命都在一萬次以上。

鐵/鉻液流電池屬于最早的液流電池方案,能量密度略低,但成本優勢更明顯。其工作物質是廉價的鐵和鉻,來源廣、供給足,材料成本較全釩液流電池大大降低。

同時,鐵/鉻液流電池的電解液為氯化鹽,水溶溫區也較全釩液流電池的硫酸鹽更寬,在高低溫環境下的工作性能更優。

不過由于鐵/鉻液流電池關鍵技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其研發進度較慢,關注度不及全釩液流電池。

目前,這兩種電池均處于產業化初期,2021年,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5729.7MW,其中液流電池占比0.9%,規模約為51.57MW。

今年以來,國內液流儲能技術產業化進程加速,大型儲能電站相繼取得進展:1月,國家電投自主研發的鐵/鉻液流電池堆“容和一號”量產線投產;6月,大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投運。

▍相關投資機會梳理

在液流電池產業化的過程中,電池端和材料端的相關企業都將充分受益。

國泰君安分析師龐鈞文表示,電池端技術壁壘較高,具有技術積累和資本優勢的行業龍頭將保持長期競爭力,代表性企業是大連融科、北京普能,另有多家上市公司開展了相關布局,受益標的:國網英大、上海電氣。

另外,原材料質量和價格是制約全釩液流電池產能的核心因素,具有規模優勢和研發能力的行業龍頭將受益。電解液環節受益標的:攀鋼釩鈦、河鋼股份、安寧股份;隔膜環節受益標的:東岳集團。

據《科創板日報》梳理,下列公司均表示已展開布局:

關鍵詞: 鈉硫電池 國泰君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