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也在直播賽道上加速 監管部門多次發布風險提示

發布時間:2021-08-25 10:36:58  |  來源:廣州日報  

一字排開的各式零食、西裝革履的主播……這里不是網紅的帶貨直播,而是銀行直播間。作為當下火熱的賽道,銀行也在直播賽道上加速,有部分銀行將直播間內嵌至手機APP中,持續深耕直播領域。不過記者注意到,當前銀行直播的流量表現并不突出,且其背后暗藏風險,監管部門多次針對金融直播營銷發布風險提示通知,直指金融直播主體混亂,或隱藏詐騙風險,以及存在銷售誤導風險。

去年銀行紛紛發力線上直播

目前銀行的直播分為自家APP直播和與第三方臺合作的方式。在嚴監管下,當前銀行直播內容主要聚焦在品牌宣傳、投資者教育、助農帶貨上。其中,在一些理財直播中,由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向用戶介紹金融服務和理財知識,但背后是以“帶貨”為目的,以直播帶貨信貸產品和理財產品為例,銀行會通過邀請小微企業、重點服務大企業等目標客戶參加線上直播等活動,將信貸業務的產品特點、辦理流程和優惠活動進行視頻化、集成化實時輸出。同時,在為客戶解答疑問的過程中,獲取意向客戶。

據了解,直播的火熱還要追溯到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去年以來,各家銀行紛紛發力線上直播業務。其中,去年8月,某家銀行信用卡首次試水多臺直播售卡,據該行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天兩小時的直播有超過400萬人次收看。

但記者注意到,當前銀行直播的流量不容樂觀。其中,上述直播超百萬次觀看的銀行,記者查詢其APP上直播情況,其展示的直播觀看量大概在數萬次左右,較之前的百萬次觀看量差距較大。此外,另一家銀行在自家APP上開設的直播間中,其首頁顯示的期幾次直播,觀看量均僅約1000次左右,顯示正在熱播的直播中,最高觀看量也僅800次左右,精彩回放的直播中,收看量最高的為5.4萬次。

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將直播間嵌入APP確實能夠更好地產出針對的內容服務私域流量,但這部分流量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監管部門多次發布風險提示

銀行直播背后也暗藏風險。2020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針對金融直播營銷發布風險提示通知。其中,2020年10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防范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指出金融直播主體混亂,或隱藏詐騙風險,以及存在銷售誤導風險。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分析,銀行通過直播進行投資者教育、金融產品宣傳不存在違規的問題,不過通過直播銷售理財產品或存在一定隱患。“直播臺很多用戶金融知識薄弱、風險意識不強,容易受到誤解或沖動購買金融產品。”劉銀舉例道,比如有些中老年人過去慣在線下購買理財產品,理財經理可以進行一對一答疑,但是直播購買理財產品沒有這種一對一答疑的條件,可能導致客戶無法真實全面了解理財產品。

劉銀提醒,投資者在線上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應該確保自己已經對產品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產品風險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此外,如果銀行銷售非金融產品,需要提高服務水,確保產品品質,完善退貨、退款等售后服務機制,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 王楚涵)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