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階段 哪些和孩子成長的關節點必須要做好銜接?

發布時間:2021-08-25 10:03:16  |  來源:文匯報  

尚未入學已“多技傍身”,小學霸身上缺了啥

老師認為除了關注知識的累積,更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規范和學

開學前的這幾天,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一年級六個班的班主任,分別帶著錄取通知書,到每一位新生家走訪。老師們的家訪目標很明確:看看這些已經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是否做好了當一年級小學生的準備。

隨著“摸底”工作陸續結束,老師們對了對表,發現大家的判斷基本一致:大多數孩子在知識和才藝方面的儲備非常充分,但在生活行為慣和心理上往往“準備不足”。簡言之,有些不必學的知識,提前學了;有些應該要養成的良好生活慣,尚未養成。

幼小銜接階段,哪些和孩子成長的關節點必須要做好銜接?結合家訪,一線小學老師們有話要對家長們說。

待人接物“不拘小節”,生活自理能力暴露短板

浦江一小的吳老師上個月走訪了新生小A同學的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對孩子教育有很高的期待……短短幾分鐘交談,吳老師就發現,小A的家里,學氛圍十分濃郁。在學前階段,小A已顯露出小學霸的特質,擅長畫畫、跳舞,還通過了播音主持一級考試。吳老師也看了看小A的書桌,上面堆滿了拼音、算數、英語口語等各種讀物。

隨著吳老師和家長交流的深入,她進一步細細觀察眼前這個多才多藝的女孩:格很活潑,會時不時“插話”說起自己小時候的事;說話間,還會用小手拉拉吳老師的裙子,以示友好。

家訪臨尾聲,吳老師將錄取通知書交到小A手中,親切地說:“祝賀你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沒想到,話音剛落,孩子開心地接過之后,就興奮地用錄取通知書敲打吳老師的頭。

看到此情景,小A爸爸猛地抓過孩子,用力地在她的屁股上重重打了幾下。小A頓時哇哇大哭起來,家里的空氣瞬間凝固。

“沒關系的,你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興奮,對不對?老師很理解你的心情,不過以后遇到自己激動、興奮的時候,可不能用東西敲別人,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哦。”眼見氣氛尷尬,吳老師以一句話打破了僵局。

類似的個案,在一年級新生的家訪過程中,并不鮮見。任教于浦江一小的張英老師也告訴記者,從些年小一新生的入學情況看,不少孩子除了在語、數、外等學科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搶跑”,琴棋書畫也均有涉獵,學能力讓人刮目相看。但進了學校之后,老師卻發現,其中不少學生在吃喝拉撒等基本的生活細節方面還沒有達標,在待人接物方面更是“不拘小節”。

張英舉了一連串小例子。比如,有的孩子在家用慣了全自動馬桶,到學校后不會上蹲廁、用手紙;也有的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沒有養成禮貌打招呼的慣。至于孩子在公共場合有沒有按秩序排隊的規則意識、每天是否有堅持運動的慣,能否幫助家里人做一些簡單家務……家訪時,一個個問題問下去,老師們都會發現不少家長面有難色。

“新生入學,不少孩子有多個技能傍身,但在行為慣養成方面,父母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視。”張英給“幼升小”階段家長的建議是,有些生活細節,看似與學關系不大,卻會時刻影響學生的在校狀態。小學一年級正是養成好慣的關鍵時期,家長教育孩子時,除了關注知識的累積,更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規范和學慣。

孩子累家長也累?新學期還沒開始呢!

“你想象中的一年級是怎么樣的?”也是今年暑假,浦江一小的諸紅霞老師到一位學生家里走訪,隨口問了一個問題,沒想到孩子卻“卡殼”了。

或許是因為沒有回答好老師的提問,孩子的表情越來越僵硬,站在一邊的媽媽連忙解釋,孩子膽小,之前缺席了兩節興趣班,再去上課時怕跟不上大家、最后也緊張地吐了……

這個暑假,諸紅霞先后走訪了30多戶新生家庭,據她粗略統計,大多數家長都在暑假給孩子報了各類幼小銜接班。

一圈走下來,諸紅霞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累,家長也累。”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多技傍身”,顯然缺少了玩樂的時間,而家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能內心充滿焦慮地“負重前行”。

在特級校長、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校長張蕊看來,透過此次新生家訪,能夠看出對于孩子的入學準備,很多家長的認識還較為片面。多數家長過度重視學科知識儲備,而對孩子身心準備、生活能力準備、社會交往準備等方面缺乏了解,或者干脆就把學科知識的強化訓練代替了入學的準備工作。

“對一年級新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對學的興趣。”張蕊對家長的建議是:要有意識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要多給孩子創造運動、勞動以及與人交往的機會,鼓勵他們融入全新的校園生活,而不是尚未入學,就對學校和學感到害怕、甚至肩負壓力。

“最重要的是,家長必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愛玩的天,抓住假期最后幾天充分休整身心,調節狀態,用最飽滿的精神開啟全新的學生涯。”張蕊說。(記者 王星)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