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對賭”算的是生態賬 山東:1.26億買黃河好水質 這錢花得值

發布時間:2022-07-20 08:33:35  |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去年4月,河南、山東兩省簽訂了《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由此搭建起黃河流域省際政府間首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協作保護機制。時隔一年,魯豫生態補償“對賭”塵埃落定。2022年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公布“對賭”結果:近兩年,由于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山東作為受益方,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

1.26億元的生態補償資金是咋算出來的?財政部為何就此次“對賭”給予山東2億元的專項獎勵?近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了山東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

1.26億生態補償資金咋算出來的?總共兩筆,每筆還分兩部分

“這筆生態補償資金實際上分為2021年和2022年兩個年度,其中2021年度為7623萬元,2022年度為5005萬元。”7月14日,山東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約定,對魯豫兩省黃河干流跨省界斷面(劉莊國控斷面)2020年和2021年的水質年均值,以及COD、氨氮、總磷3項關鍵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值進行考核。

根據《協議》,生態補償資金分為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兩個方面。那么,2021年度7623萬元的生態補償資金是如何算出來的?這是6000萬元的水質基本補償金與1623萬元水質變化補償金相加的結果。

上述負責人介紹,經兩省共同確認,2020年劉莊國控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Ⅱ類標準,山東省應給予河南省水質基本補償資金6000萬元;劉莊國控斷面2020年度關鍵污染物(COD、氨氮、總磷)指數為0.955,較2019年度同比下降16.23%,按照“每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的“補償標準”,山東省應給予河南省水質變化補償資金1623萬元。

至于2022年度的5005萬元,則是山東省給予河南省的6000萬元水質基本補償金與河南省給予山東省的995萬元水質變化補償資金兩者相減的結果。

上述負責人介紹,經兩省共同確認,2021年劉莊國控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Ⅱ類標準,山東省應給予河南省水質基本補償資金6000萬元;劉莊國控斷面2021年度關鍵污染物(COD、氨氮、總磷)指數為1.050,較2020年度同比上升9.95%,河南省應給予山東省水質變化補償資金995萬元。

算的是“生態賬”“長遠賬”,這場“對賭”山東并不虧

“不能算經濟賬、眼前賬、財政賬,要算生態賬、長遠賬,要舍得花錢建機制。”14日,談及魯豫“對賭”,山東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2020年11月,財政部在煙臺召開黃河流域橫向補償專題座談會,明確了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職責分工和具體要求。會后,山東第一時間進行落實,統一思想認識,借鑒其他省份先進做法,研究探討“山東特色”補償機制內容。

本著“先易后難,逐步完善;突出重點,便于操作”的原則,山東省牽頭研究起草了補償協議初稿,并主動與河南省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建立常態化熱線聯系,進行充分溝通對接。在此基礎上,經過數輪征求意見,對補償協議進行反復修改完善,魯豫“對賭”才得以實現。

值得指出的是,為保證“賭約”能落到實處,山東還充分考慮兩省省情,從客觀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出發,選取黃河干流豫魯段作為補償范圍,選取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關聯度最高的水質作為補償內容。

魯豫“對賭”得以順利實現,離不開山東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財政部等四部委對山東省主動擔當作為,牽頭推動建立黃河流域第一個省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財政部給予專項獎勵2億元,并在全國推廣山東做法。

18個相關省份在“對賭”,簽訂了13個跨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事實上,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國內并不鮮見。

早在2016年,財政部等四部門便下發《關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各省(區、市)行政區域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基本建立,探索開展跨多個省份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建立省內生態補償機制相對容易。目前,山東、河南和長江經濟帶11省市均建立了省內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山東為例,2021年9月,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133個縣(市、區)301個跨縣斷面全部簽訂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相對來說,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則有一定難度。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截至2022年1月,包括魯豫兩省在內,全國已有18個相關省份,簽訂了13個跨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復雜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據悉,所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是指通過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間的協商談判實現利益互補,從而協調和平衡生態保護地區和生態受益地區之間的利益關系,充分調動生態保護積極性的生態補償機制。

基于國內多地流域生態補償實踐,流域生態補償有三種模式:一是以流域跨界監測斷面水質為標準的生態補償模式;二是基于流域跨界監測斷面超標污染物通量計量的生態補償模式,也就是以水質、水量為補償參考標準;三是基于提供生態環境服務效益的投入成本測算的生態補償標準模式。

對于水質是突出問題的流域,一般采取第一種模式;對于水質和水量兩因素問題都比較大的河流,一般采用第二種模式。基于生態環境治理投入的補償標準,則一般用于水源涵養區等。

“嚴格意義上的流域生態補償確實比較復雜,需要做好上下游生態產品的價值核算。”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表示,對于生態補償的標準,有意見認為,是不是國家出臺統一的補償標準比較好,其實不然,各地實際、各流域情況千差萬別,補償標準要因地制宜。上下游往往對于執行什么補償標準還有爭議,所以不大可能用全國統一的標準來化解這個復雜問題。

張波介紹,現在的做法就是從流域上下游比較容易接受的一些點上,先作為補償標準,比如說上下游交接斷面的水環境質量目標,是否達到標準;還有上下游水源地的保護,一般是下游比較關心的問題,在水源地的保護方面開展一些補償。先易后難,逐步完善,這樣來推動橫向生態補償順利開展。

張波稱,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積極配合財政部,繼續支持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鼓勵各地先行先試,推動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成為流域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不斷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王新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杰王建偉荊新年孫雪萌見習記者劉桂斌文圖)

關鍵詞: 魯豫對賭 魯豫生態補償對賭 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 生態補償資金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