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8日消息,阿里云宣布正式發布“金融級云原生”,從早期云原生的12要素提出金融級云原生的新10要素。這是阿里云以經典云原生技術為基礎,并針對金融行業需求研發的一整套技術體系,從而支持金融機構建設既符合行業標準和監管要求、又具備云原生技術優勢的“新型IT架構”。
在過去40多年里,隨著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行業的業務發展和轉型,IT系統整體架構也同樣經歷過多輪的迭代演化,銀行的信息化發展進程可概括為四個主要階段:單機時代、聯網聯機時代、數據大集中時代、分布式云原生時代。其中,數據大集中時代是銀行IT信息化發展最快、對業務推動最大一個時期,而整個IT系統建設的重中之重就是由集中式架構支撐的“核心系統”。
據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互聯網行業總裁劉偉光介紹,阿里巴巴在2009年提出去集中式架構,在2013年基本完成“去集中式架構”。這期間,阿里通過用廉價、相對可控的PC服務器解決海量規模的計算問題,也推動了云原生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此后,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和積累,阿里云開始為金融機構核心系統從傳統架構轉向分布式云平臺架構轉型提供技術支持。
在持續的行業實踐中,阿里云將金融機構對安全合規、交易強一致性、單元化擴展、容災多活、全鏈路業務風險管理、運維管理等各方面行業要求與云原生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最終形成了為一套既符合金融行業標準和要求、又具備云原生技術優勢的“金融級云原生架構”。
劉偉光認為,金融級云原生的核心思想就是讓云原生從狹義變成廣義,讓云原生的先進思想從只覆蓋應用開發擴展到系統物理部署架構這樣的完整技術鏈路,從單純的開發態轉向設計態+研發態+運行態+運維態+容災態,同時在每個范疇中都結合金融級的高可用、高性能、業務連續性等特征。基于此,金融級云原生架構既有高性能、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優勢,還能滿足金融對IT環境嚴苛地挑戰和要求,為金融機構的傳統“穩態應用”(數字化轉型)和 “敏態應用” (數字化原生)應用提供統一的技術架構支持。
據介紹,為實現標準化應用,阿里云將金融級云原生的技術核心總結為如下10大架構要素,即平臺工程 & 不可變基礎設施、彈性混合云、資源混合部署、多技術棧異構集成、基礎架構連續性、全鏈路技術風險防控、云原生安全可信、金融級一致性、單元化多地多活、業務連續性和數智化運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