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36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區的公用充電樁密度平均為26.5臺/平方公里,上一年度這一數字為21.5臺/平方公里……近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充電基礎設施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顯示,國內主要城市公用充電樁密度持續增加,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減少了后顧之憂。
充電設施成為重要指標
新能源汽車是實現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資料圖】
數據表明,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升至25.6%,同比提升12.1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個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是否友好的重要指標。
充電基礎設施的數量、分布、類型、功能、服務等方面都直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出行體驗和購買意愿。如果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導致“找樁難”、“排隊充”、“充電慢”等問題,并制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為解決這一問題,各地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支持,逐漸形成了以公共快充為主、慢充為輔、換電為補充的多元化供給體系。
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臺,換電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電樁259.3萬個,換電站675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
同時,志在新能源賽道拔得頭籌的相關城市,也在不斷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服務體系,為新能源車主出行提供便利。
有關專家認為,以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解決新能源車“最后一公里”充電焦慮,是一座城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熟度的重要標志。
城市建設的關鍵支撐
實際上,衡量一個城市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否友好,既要看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備,也要看城市對于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力度有多大。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公用充電樁密度大幅提升,但鄭州、成都、重慶等城市相對增長率超過50%,頗有后來居上之勢。
其中,一線城市中,深圳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樁密度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達到154.9臺/平方公里,深圳這一數字也是主要城市中唯一突破100臺/平方公里的城市。同時,在這方面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還有上海、廣州、海口、南京、長沙、鄭州、西安、武漢和成都。
鄭州、成都、重慶等城市的公共充電樁密度分別為36.8臺/平方公里、33.7臺/平方公里、24臺/平方公里,與上海(56.7臺/平方公里)、廣州(45臺/平方公里)、北京(24.5臺/平方公里)差距不大,甚至實現了部分超越。相對增長率超過50%的城市從高到低依次是鄭州、成都、重慶、濟南、寧波、昆明、溫州。同比之下,成都增長率為77%,重慶增長率為68%,鄭州增長率更是達到了79%。充電基礎設施增長速度已經超過部分一線城市——北京同比增長率為26%,深圳、廣州同比增長率為20%,上海同比增長率則為14%。
在充電樁建設上,海口更是以黑馬的姿態在逆襲。2022年,海口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密度達到44.1臺/平方公里,排在第四位,緊追一線城市。
從戰略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個符合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的產業,對于推動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都有積極作用。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提升
《報告》顯示,除了充電樁是城市建設核心風向標之外,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是重要的指標。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越高,就意味著這座城市的居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越高。
在深圳,除了城區充電樁密度位居全國第一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較高。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6萬輛,滲透率超60%。
今年1月至8月,海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50.8%,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見,包括省會城市海口在內的海南各城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必然也在逐步增加,這也符合海南省力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指向。
與此同時,政策支持力度也是重要的指標。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國家雙智試點城市名單(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城市);工信部也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換電試點城市。
相關城市在推廣新能源汽車上幾乎都不遺余力。例如,北京從出行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等方面持續用力,加快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體系。武漢探索在公交、市政、公務、港口、物流等領域拓展換電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合肥則是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對于汽車生產企業推出符合國家新能源汽車下鄉要求的標準化車型,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且銷量超過100輛的,給予3000元/輛的推廣補貼。還有很多城市提出,新能源汽車不受有關機動車分時段、分車型禁止限行,不受尾號限行限制等。今年9月,濟南專門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推廣應用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對于城市新能源汽車運營提出了硬性指標,提出到2025年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配送、園林綠化等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銷售比例達到80%。而且,在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密度增長率上,濟南2022年增長率達到64%,增長率在省會城市中處領先位置。
相關專家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個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成長性的產業,對于提升城市的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