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美國15萬汽車行業工人掀起大罷工浪潮,如今汽車業大罷工已進入第四周,但并沒有緩解跡象,反而愈演愈烈。汽車業是美國最大的制造業部門,由于產業鏈龐大且復雜,此次大罷工不可避免地會對美國汽車產業和經濟運行產生影響。而除了汽車業,今年以來,由于通脹高企、勞動力短缺以及分配不均等問題,美國已有多個行業爆發了大規模罷工。
罷工潮擴大
在美國三大主要汽車制造商的工人發起罷工后,又一家汽車制造商停工。當地時間10月8日晚,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表示,約4000名工人反對與麥克卡車公司達成的初步協議,定于9日舉行罷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在聲明中說,73%的工人投票反對麥克卡車公司擬定的協議,計劃于9日早上7時開始罷工。
(資料圖)
麥克卡車公司是美國重型和中型卡車的主要制造商之一,2022年交付2.7萬輛,今年上半年交付1.6萬輛。該公告稱,罷工行動將涉及麥克卡車公司的4000名雇員。
在此之前,UAW針對底特律三大汽車制造商福特、通用汽車和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發起了罷工,參與罷工工人人數達到約2.5萬人。
雙方的矛盾在于待遇問題。公開文件顯示,三大巨頭的首席執行官近年來薪酬都增長了30%至40%,但員工薪資增長僅有個位數。因此,UAW要求三大汽車制造商為汽車工人提供40%的加薪、福利養老金、每周4天工作制以及額外的生活費福利,同時取消臨時工和分層工資體系。
據悉,UAW宣稱目前底特律汽車工人的平均月薪是3170美元,也就是年薪水3.8萬美元。但實際上,目前福特一線工的平均月薪為5200美元,年薪為62400美元。
同時,在汽車工人和好萊塢編劇進行罷工之后,美國醫院、藥房和診所等目前也成為了受到罷工行動波及的領域。當地時間10月4日起,來自美國凱撒醫療集團工會聯盟的約7.5萬名醫護人員舉行了罷工行動,這也是美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罷工事件。
報道稱,此次凱撒醫療集團工人罷工的主要原因有美國勞動力市場緊張、工會合同到期和通脹高企造成的生活成本上漲等,很多一線的醫療工人難以應對持續上漲的生活成本。
不斷上演的工人罷工事件背后,是眼下美國勞動力市場緊張、通脹高企造成生活成本上漲等深層次困境。根據康奈爾大學勞資關系學院的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美今年已經有約362萬名工人進行了罷工,而兩年前同期的罷工人數僅為36600人。
“今年美國的工作場所受到罷工的嚴重打擊”,美國CNBC網站報道稱,單從損失的工作日來看,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僅8月,美國就損失了約410萬個工作日,是自2000年8月以來最多的一個月。加上7月份,20次的停工造成近640萬個工作日的損失。
損失已創紀錄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此次罷工的影響,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已經超過本世紀任何其他汽車行業罷工。上一次,即2019年9月重簽合同時,UAW就領導了一場針對通用汽車的40天大罷工,涉及50多家工廠的4.8萬名工人,給通用帶來超過36億美元的利潤損失,同時密歇根州也經歷了單季度經濟衰退。
密歇根州經濟咨詢公司安德森經濟集團(AEG)9日報告稱,截至罷工的第三周結束,工會對福特、通用汽車和斯特蘭蒂斯的罷工造成的損失達到55億美元,超過了之前創下的總損失40億美元的紀錄,預計經濟將受到進一步打擊。
細分數據顯示,罷工已導致工人損失5.79億美元的工資,而汽車制造商總共損失了26.8億美元,經銷商和客戶損失了12.6億美元,僅供應商就損失了16億美元。AEG負責人兼首席執行官安德森表示,第三周罷工的成本比過去兩周更高,因更多工廠關閉,經銷商報告零部件短缺,供應商面臨的壓力已經變得非常沉重。
自本輪勞資糾紛演變為罷工以來,UAW本來主張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以及斯特蘭蒂斯漲薪40%,并且縮短工時為每周工作32小時,不過由于三大汽車制造商一度頂住了壓力,UAW更新了目標,改為希望與汽車生產商談判至少漲薪30%。
當前福特開出的條件是,提出加薪20%,并在此基礎上增加COLA付款,雖然距離工會提出的要求仍有短距離,但這意味著雙方在漲薪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且有望達成共識。
目前,第三周談判的焦點已經從工人福利待遇問題進階到更重要也更為緊迫的問題上——工人在未來電氣化時代的命運。盡管工人仍然面臨著工資過低等問題,但工會希望將正在規劃中的電池廠也納入到協議當中,并為那些仍在生產燃油車及零部件、未來可能會被淘汰的工人爭取到更多保障。
通脹火上澆油
作為長期以來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行業占據了美國GDP的3%,包括零部件供應商在內雇用了約100萬人,對美國經濟影響不言而喻。CNBC的報道援引經濟學家伊恩·謝潑德森的話稱,如果事態升溫并演變成一場全面罷工,福特、通用和斯特蘭蒂斯的14.6萬名工會成員將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季度GDP可能會受到1.7個百分點的打擊。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指出,后續罷工規模擴大,有可能導致美國更多汽車工廠停產,在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壓力的同時,將推高新車價格。而從長遠來看,“加薪、減少工作時間、增加福利”這些工會訴求,將會從另一個側面影響美國經濟及世界經濟走向。
《國會山報》網站稱,如果全面罷工持續到未來幾個月,將影響美國三、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同時,罷工帶來的產能縮減可能在庫存緊張的情況下推動汽車價格上漲,很可能給當前本就高企的通脹“火上澆油”。
“美國8月份的CPI通脹同比超預期上行”,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當前美國CPI同比漲幅已經從6月份3%的低點反彈并抬升至8月份的3.7%;而核心CPI通脹同比增速則繼續放緩至4.3%,與市場預期相符。
此外,受巴以沖突影響,油價上漲或將從成本端帶來通脹壓力,能源商品、機票價格均明顯回升,美國抗通脹或面臨新的障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