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再次打破合作邊界

發布時間:2022-05-20 10:32:2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幾年搜索汽車業界新聞,頻繁出現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合作”:傳統車企“強強聯合”、科技大廠“跨界造車”、中外車企“攜手共贏”……通過五花八門的合作,從家電業到房地產、從互聯網到制造業、從銷售渠道到服務商,幾乎各行各業都和汽車業掛上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可否認,對汽車業而言,一個嶄新的合作時代已然開啟。

事實上,在汽車業大變革時代,任何創新都是可能的,包括以創新方式打開的合作。業界已經形成的共識是:在燃油車時代,技術門檻高、專利壁壘厚,從制造到銷售、維保,整個汽車行業都令小型企業很難參與競爭,更遑論汽車業的“門外漢”。以美國市場為例,在特斯拉之前,幾乎沒有“闖入者”可以在汽車市場挑戰成功。然而,當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發動機、變速箱、油箱變成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大幅降低了汽車制造的復雜度,這種轉換也令傳統汽車巨頭的專利、知識積累的價值大打折扣。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脫離了專利鴻溝的轄制,無論是百年大牌還是新興勢力,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這個沒有框架、全然開放的新市場,比的是創新、比的是速度。然而,面對未來巨大的想象空間,任何的單打獨斗都顯得勢單力薄,聯合起來才能共同開荒拓土。于是,在新機會快速涌現的當下,各種合作以新的面貌出現:智能駕駛的機會來了,不僅借助傳統制造能力的新造車企業不斷涌現,科技大廠也迅速跨界切入造車領域;車載娛樂的風口到了,屏顯、影音甚至游戲領域的企業紛紛與車企展開合作;數據安全成為焦點,網絡安全、大數據企業也加入了汽車業合作大潮……從來沒有哪一個行業能像現在的汽車業一樣,集聚了如此之多的企業、技術、資本、人才等等的創新合作,合作成為一個核心標簽,深刻烙印在汽車產業生態的每一個環節。

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合縱連橫、跨界融合中,汽車的物理形態也開始解構:不僅僅表現在越來越炫酷的外形,更是因其“靈魂”的深層變化,由此汽車在社會中的定位和價值也發生了質變。正如業界專家羅清啟所言:傳統的汽車在整個社會中正在演化為一種奇特的質料:從代步工具、家庭資產,演變為下一代移動終端、進入更大數據世界的端口、社會交通系統的一個部件……我們已經無法限制關于汽車的想象力,未來汽車一定是在產品、制造、技術、營銷等方方面面全面革新的一個跨時代物種。

無疑,新的汽車產業價值鏈正在重塑。當“軟件定義汽車”成為業界共識,評價一家汽車企業競爭力的指標不再側重于硬件的制造能力,而是其對于軟件功能的駕馭能力,這正是傳統車企不具備的優勢。盡管絕大多數汽車企業已然認識到合作之于汽車業的重要性,但有汽車業不乏合作失敗的案例,讓一些車企依然執著于“靈魂”的純凈。當然,在瞬息萬變的變革時代,試錯是被允許的,而且限制合作的,往往不是技術或者汽車本身,而是利益分配。

對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先發優勢的中國汽車業來說,領先的占位固然是優勢,但當全球汽車業的合縱連橫以嶄新的方式出現,各種邊界再次被打破,我們也當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合作、展開合作、創新合作。畢竟,這是一個邊創新邊發展的時代。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專利壁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