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廠?減產?并購?全球輪胎巨頭上下求索

發布時間:2021-10-25 11:46:59  |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2019年全球主要車市低迷、2020年疫情暴發、2021年芯片荒加劇……在全球汽車行業“黑天鵝”接連出現時,汽車輪胎領域也在孕育著“狂風巨浪”。尤其是進入今年以來,全球輪胎工廠的關閉、減產速度有增無減。例如,繼關閉日本騎西工廠,出售中國惠州工廠后,普利司通近日確認,將于2023年第四季度關閉日本上尾工廠。

在業績不甚理想的情況下,是砍掉低利潤板塊、聚焦核心輪胎業務?還是積極對外擴張,尋找輪胎以外的新利潤支柱?輪胎巨頭們有著不同的答案,而相同的一點是,轉型步伐都在加快。

汽車生產“大跳水”

受疫情影響,2020年國際輪胎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大受沖擊,普遍出現兩位數下滑,包括輪胎業三巨頭——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其中的兩家陷入虧損。

具體來看,普利司通2020年(與歐美企業一樣采取自然年方式)營收下滑15%,凈虧損23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這也是普利司通近70年來的首次虧損。

另一家虧損企業為固特異。2020年固特異的營收下滑了16%,凈虧損13億美元,而2019年虧損額為3.11億美元,虧損幅度擴大。固特異同年輪胎總銷量為1.26億條,較2019年下降了19%。相比之下,米其林2020年營收下滑15%,凈利潤劇降64%至6.25億歐元。

輪胎企業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疫情導致全球汽車減產,輪胎需求急劇下降。據米其林對全球輪胎產銷數據進行統計,2020年全球輪胎總銷量約為15.77億條,同比下降約11.7%。其中,原配輪胎市場銷量約為3.99億條,同比下降14.7%;替換輪胎市場銷量約為11.78億條,同比下降10.6%。

當然,將輪胎企業的困境完全歸咎于疫情似乎也有失公平。事實上,根據世界汽車組織(OICA)的統計,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自2016年以來,全球汽車產量增速已經開始不斷放緩,2019年結束了多年的增長,出現近5%的降幅,2020年疊加疫情影響,全球汽車市場持續低迷,產量僅為7762萬輛,較2019年的9218萬輛下降16%。

多家輪胎企業原本預計2021年全球汽車產量將恢復增長,但芯片荒使之充滿不確定性。根據咨詢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全球汽車已減產約900萬輛,而其預計全年汽車減產量將超過1000萬輛。

關停工廠,舍棄邊緣化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多家輪胎企業加速調整,選擇性關閉、停產部分輪胎工廠,舍棄邊緣化或虧損業務,普利司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今年2月,普利司通發布了2021~2023年中期事業規劃,目標是將其全球約160個生產基地削減四成。相關工作已經在進行中,去年年底位于南非伊麗莎白港的一家卡客車輪胎工廠被關閉,今年4月負責生產小型車輪胎的法國貝蒂納工廠被關閉。今年6月,普利司通關閉了負責生產自行車的日本騎西工廠,并宣布將其在中國生產乘用車輪胎合成橡膠的子公司——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出售給李長榮化工公司(LCY Chemical)。前不久,普利司通再次宣布,將于2023年第四季度關閉日本上尾工廠,后者負責生產汽車座墊。

事實上,被舍棄的,基本上是普利司通的非核心業務和低利潤板塊。普利司通還計劃到2022年底退出卡丁車輪胎領域,終止卡丁車賽車輪胎的供應與生產,因為該板塊規模有限。通過一系列業務出售或工廠關閉的舉措,普利司通希望盡可能削減成本,舍棄非核心及邊緣化業務,提升核心輪胎業務的盈利能力。

另外,通伊歐輪胎公司此外宣布,關閉馬來西亞子公司銀石輪胎工廠,相關產能轉移至馬來西亞另外一處生產基地。之所以選擇關閉,是因為該工廠近3年持續虧損,加重了企業負擔。

米其林位于蘇格蘭的鄧迪工廠于2020年6月底永久關閉,關閉前產量已經非常低。米其林還于今年年初宣布,計劃未來3年內裁員2300人。固特異也宣布永久關閉位于美國阿拉巴馬州、擁有大約90年歷史的加茲登工廠,固特異在過去幾年中大幅縮減了該工廠的生產規模,并進行了裁員。馬牌輪胎母公司大陸集團則計劃到今年年底關停德國亞琛輪胎工廠。

當然,大型輪胎企業紛紛關停工廠,主要原因不在于疫情,與整個輪胎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它們在數十年、上百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老舊工廠,而這些工廠大多生產的是低端產品,不太符合當下市場,工廠盈利能力較弱,甚至常年虧損,關停也在所難免。疫情只是促使企業加快了關停的腳步。

加速轉型,開辟新版圖

從長遠來看,關閉一部分不必要的工廠,是保持競爭力的必要舉措。與此同時,有些輪胎企業在尋求并購重組或強強聯手,還有些企業選擇積極開辟新的業務,向新能源、智慧出行等新興領域轉型升級。

今年2月,全球排名第三的固特異宣布,將收購排名第13位的固鉑輪胎,后者也是北美第二大輪胎廠商,在輕卡和SUV領域實力強勁。雙方于今年6月完成合并,借此固特異可提升在北美市場的地位,并使其中國業務幾乎翻倍。

在開辟新業務方面,米其林的步伐較大。“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米其林集團則會堅定推進競爭力計劃,將生產轉向高品質輪胎和特種輪胎,同時加快在高科技材料、服務及解決方案領域的發展步伐。”米其林首席執行官Florent Menegaux表示。

今年4月,米其林發布2030年戰略規劃,提出要降低輪胎業務的比重,新增服務及解決方案、柔性復合材料、醫療設備、金屬3D打印、氫能移動出行五大領域,到2030年將非輪胎業務的營收占比提升至20%~30%。米其林高管認為,疫情后的新出行趨勢和電動汽車市場的加速增長,將給該公司帶來真正的增長機遇。另外,早在2019年,米其林和佛吉亞宣布成立氫能出行合資公司SYMBIO,聯手研發多種高效的燃料電池系統。

無論是像普利司通一樣優化、聚焦核心的輪胎業務,還是像米其林這樣追求多元化業務,輪胎巨頭們都在巨大的市場壓力下紛紛推進轉型,而疫情、芯片荒等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業加快了這一步伐,從而尋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去,并擁抱未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