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客觀展現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成就,深入研究產業運行情況和規律,準確把握未來方向,堅定產業發展信心,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簡稱“裝備一司”)指導下,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簡稱“裝備中心”)組織開展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2021)》(簡稱《年報》)的編制工作。8月26日,《年報》在京正式發布。此次是《年報》首度面世,今后將逐年刊發。
汽車產業穩中向好 呈多方面向上勢頭
《年報》分為總括篇、汽車市場篇、汽車產業篇、行業管理篇和發展效益篇5部分,運用大量數據和圖表,展現2020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現狀、行業管理工作情況和成效。
《年報》指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經過全行業共同努力,汽車產業發展穩中向好,體現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保障工作取得成效、車市加速回暖、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公告》管理工作穩步推進等方面。
2020年我國汽車市場總體穩定,在全球銷量占比提高至32.5%,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連續3年超100萬輛,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銷量占比44.6%。
《年報》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業加快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產業集群逐步擴大,集中度較高,產品結構日益優化,零部件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關鍵技術研發力度持續增強,先進技術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專利公開數量穩步增長。新能源汽車運行管理、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2020年,我國汽車產量超過100萬輛的地區有10個,占總產量的70.8%;汽車專利公開量29.5萬件,同比增長8%,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專利占比達43%;充換電基礎設施增量46.2萬臺,同比增長37.9%%,累計168.1萬臺;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555座換電站,運營加氫站81座。
政策體系漸完善 “支柱”效應愈凸顯
我國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發展,圍繞頂層設計、標準法規、財稅政策、推廣應用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產業戰略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此外,《公告》管理有效保證了準入企業的生產條件和產品一致性,規范汽車產品持續滿足安全、環保、節能、防盜等標準,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年報》指出,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穩定工業發展、促進居民消費、保障稅收和就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表現了突出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2020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為5093.6億元,同比增長4.0%,營業收入利潤率達6.2%;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額比連續多年超過10%;汽車產業帶動相關稅收比重連續多年超過10%。
迎難而上 緊抓變革機遇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年報》也指出了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比如,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品牌影響力尚需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仍滯后,服務模式有待創新完善,國際化發展程度不高等。尤其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汽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亟待提高。
《年報》強調,汽車產業需迎難而上、危中尋機,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重要機遇,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引導作用,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持續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引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關鍵核心技術自立自強,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創新,加快價值鏈向高端邁進,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與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為汽車強國建設努力奮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裝備中心主任瞿國春表示,《年報》歷時一年完成,突出客觀性、獨特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特點,是一份體現集體智慧、反映行業綜合情況的高質量產業發展報告。裝備中心將按照相關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斷提高技術支撐能力和業務水平,貫徹落實“放管服”各項改革措施,加強汽車產業政策研究,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裝備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介紹,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一方面加強部門協同,密切監測行業運行情況,采取多種必要措施,努力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另一方面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加快發展的政策舉措,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支持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記者 朱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