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銷量低迷的極星(Polestar),欲通過上市實現突圍。6月17日,有消息稱,吉利旗下獨立汽車品牌極星正積極尋求上市。在吉利與沃爾沃雙重背書下,自帶光環的極星并未前途順遂,此時選擇登陸資本市場或能為極星帶來更多助力。事實上,在沖刺資本賽道的當口,極星也準備推出首款電動SUV,突破銷量瓶頸并提振資本市場信心。業內人士認為,推走量車型有助提升極星上市速度,但如何在中國市場站穩仍是極星需要解決的問題。
再傳上市
6月17日,有消息稱,極星正積極尋求上市,以籌集更多資金應對競爭日益加劇的電動汽車市場。同時,市場消息稱,如果極星上市,估值可能超100億美元,目前吉利汽車市值為2259億港元,折合291億美元。對此,極星相關負責人表示,對該消息并不清楚。
事實上,極星準備上市的傳聞一直是業內熱點話題。2019年初,沃爾沃汽車集團CEO漢肯·塞繆爾森便表示,將來會為極星汽車引入外部投資者,甚至有朝一日推動其IPO上市。去年,極星汽車CEO托馬斯·英格拉特則表示,IPO為公司中長期發展重要目標。
去年底,有消息稱,極星計劃開啟對外募資,將籌集8億-9億美元。同時,有媒體報道稱,極星汽車正與投資者進行談判進行融資進一步擴大估值。今年3月,有消息透露,極星正考慮包括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內的上市方案,尋求在美國或中國香港上市。
極星為一家瑞典公司,早在1996年便與沃爾沃汽車在賽車運動領域展開合作,并成為后者的“御用改裝廠”。2015年,極星被吉利旗下沃爾沃汽車全資收購,成為全新、獨立的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為,目前在資本市場新能源汽車板塊火熱,但隨著蔚來、小鵬、理想等多家車企先后上市,資本市場通道逐漸擁擠。背靠吉利和沃爾沃又主攻電動汽車領域的極星,依靠該風口上市相比其他企業上市更加便利,此時選擇推進上市的時機已經成熟。
擺脫“小眾”標簽
多次被傳上市,但極星的上市進程也僅停留在“積極”推進層面。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背靠吉利和沃爾沃,但極星至今未能讓資本市場看到發展潛力,因此上市的推進工作或受到阻礙。
作為一家電動汽車企業,極星將對手標定為特斯拉,并選擇與特斯拉相同的發展路線,從小眾的百萬元級高性能新能源車市場切入,欲通過高端車型樹立品牌形象打開市場大門。隨后,2017年極星首款車型Polestar 1正式亮相,該車型定位高性能電驅混合動力GT轎跑,官方指導價高達145萬元,限量發售500輛。
然而,推出兩年后,Polestar 1才向消費者進行交付,但由于高端定位,Polestar 1未能給極星帶來規模效應。不僅如此,相比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大規模開店提高曝光率,極星對于自身宣傳始終“低調”。
品牌形象還未樹立,2019年極星又推出面向主流市場的Polestar 2,該車型定位為豪華純電中型轎車,對標特斯拉入門級轎車Model 3,官方指導價為29.8萬-41.8萬元,希望該車型能成為極星首款走量車型。
但是,Polestar 2的交付一拖再拖,讓Model 3搶占先機。以中國市場為例,去年初國產特斯拉Model 3開始交付,Polestar 2則到7月才開始交付。而在歐洲市場,挪威OFV公布數據顯示,去年8月Polestar 2銷量僅為504輛。
兩款車型上市遇冷后,6月16日極星宣布旗下首款純電動SUV Polestar 3將在中國和美國兩地投產,該車型在美國將與沃爾沃新車型共線生產。“在前兩款車型銷量不振情況下,極星未能打響品牌名號,這對投資者判斷企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很不利。”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被傳IPO當口極星宣布再推新車,欲提振資本市場推進上市進程。
相比純電動轎車,純電動車市場更傾向于空間更大的SUV車型,例如蔚來、理想、大眾等車企先期投放車型均為SUV。業內人士表示,極星轉投SUV市場就是為了讓新車走量。如果與沃爾沃共線生產,新車的成本也會下降,在價格上會更加親民。從Polestar 3的特征來看,就是為讓外界對企業增加信心而來。
中國車市成關鍵
依托沃爾沃、吉利背書,加上新車加持,極星上市已“箭在弦上”。不過,尚未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的極星,上市后時候能否平穩發展依舊存在隱患。
從體量上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銷量早已邁過百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今年將達200萬輛。這意味著,新能源車企如果不能在中國市場打開銷路,其發展難言樂觀。
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去年特斯拉Model 3在華銷量達13.74萬輛,摘得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冠軍。來自中汽中心的數據則顯示,去年極星上險量累計僅365輛,排名豪華品牌上險量排行榜尾。一位接近極星的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極星銷量太低,即便上市也很難維持股價。”
對于銷量成績,吉利方面也很無奈。對于極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吉利給予的支持力度并不小。極星量產工作由位于中國浙江臺州的路橋工廠負責,該工廠由吉利投資、沃爾沃負責運營。此外,從去年開始,極星便進行多次調整,挖來大眾中國的營銷老將高竑、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市場副總裁車艷華也被調任極星,但極星在華發展依舊不溫不火。
對于極星的現狀,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極星聲量太小,在營銷和傳播上應該多向吉利學習。“很多客戶都沒聽過極星汽車。”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極星銷售人員處得知,目前極星的市場知名度太低,成為獲客的最大難題。
不僅聲量小,極星在中國市場的困境還來自于產品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極星的宣傳一直圍繞性能和運動性,但忽略了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選購喜好。
一位極星車主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傳統汽車概念出發,極星2無論在操控、設計,還是用料做工上都稱得上是一款“好車”,但在車機互聯、智能應用以及售后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卻又明顯跟不上用戶需求。“極星2不僅沒有匹敵新勢力造車品牌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也沒有手機遠程操控、語音交互等基本功能,甚至沒有下載更多應用軟件的自由。”他表示。
“產品能否得到市場認可,還是取決于競爭力。”一位造車新勢力相關人士認為,智能化已經成為新能源車的標簽,消費者選購車型時不再僅限于車好不好開,更會考慮智能、空間、里程等方面,但極星顯然忽略了這一點。(記者 劉洋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