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暫停了轟炸式宣傳 部分機構開始自查、整改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16:38:41  |  來源:錢江晚報  

“閱讀是學的基礎”、“好成績源自好方法”……你可能注意到,今年3月,在杭州市中心商圈直線距離1200米的路程,曾豎立著11塊網(wǎng)課廣告牌。

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重新走訪了這個商圈路段,沿途共6塊廣告牌,內容均未涉及校外教培。教育培訓機構的廣告似乎一夜蒸發(fā)。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開始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從嚴治理”和“全面規(guī)范”。

6月1日,因存在虛假宣傳或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予以頂格處罰。在一輪輪強監(jiān)管下,校外培訓機構暫停了轟炸式宣傳,部分機構開始自查、整改。

對授課老師的宣傳廣告

已經難覓蹤影

6月10日下午5點多,在杭州武林廣場附某機構教學點門口,周女士正在等待孩子下課。孩子今年讀六年級,從進入小學開始,就在一家教培機構的高端班上課。

周女士自己就是老師,很看重師資力量,“我看高端班很多老師是通過浙江高考考上了清華、北大等名校,感覺靠譜。”

她記得,過去的確有以教師為噱頭的機構宣傳,其中就有虛假內容:“以前有同行講課,就是這種廣告,但那個同行根本就不是名校出身。”

一張照片,配上教師畢業(yè)院校、教齡、教學成果,這樣的教師宣傳,如今已難覓蹤影。當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走訪的多家教培機構站點,都沒看到類似的教師資料。

一位培訓機構老師透露,目前,他們機構正在自查教師資格證,她就因為沒有資格證而面臨轉崗。“最開始是教齡的問題,要從拿到教師資格證開始計算。除了我,一些有多年經驗的老師也沒有資格證,教齡同樣是零。”這位老師說,“以后應該都要持證才能上課。”

家長如何查詢機構教師是否有教師資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查詢多家教育機構官方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有教培機構開設了“教師信息公示”一欄,公示了所有教師及資格證編號,但多數(shù)機構并未公示。

一些機構則不再介紹教師“教齡”,而是改用“教學經驗”、“行業(yè)從業(yè)經驗”等措辭,究竟是否持證上崗也成了謎。

不再布置課后作業(yè)

只口頭建議做

以杭州市體育場路中河北路交叉口為中心,方圓400米內,就聚集了四家某教培機構。

在其中一家,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注意到樓梯間出現(xiàn)了嶄新的張貼畫,上面寫著“不布置任何作業(yè)”。布告欄上,6月發(fā)布的《規(guī)范教學說明》和《辦學承諾書》再次強調了同樣內容——“課外培訓不布置課后作業(yè),教學內容在課中復、鞏固”。

讀八年級的周同學回憶說,“6月初,機構給我們發(fā)了短信,說不會再布置作業(yè)了,我們的老師也專門強調了一遍。”

6月初,家長高先生也收到了教培機構各科老師的短信通知。“為了響應國家五項管理中的作業(yè)管理要求,再明確下咱們的課堂不布置作業(yè)哦,也不做作業(yè)打卡。”他的女兒正初一,在某機構補語、數(shù)、英、科四門課。

不過,他注意到,作業(yè)還是有,只是老師不強求,“變成建議做,基本上孩子還是會做。”高先生說,最,臨期末復,女兒補的每科每周都有一份建議做的試卷,“其實作為家長,我不希望取消作業(yè)打卡,來補本就是為了提高學質量。”

另一位家長鄭女士也告訴記者,教培機構老師雖然仍會布置作業(yè),但態(tài)度已截然不同,“以前,老師都會提醒說作業(yè)最好做一下,現(xiàn)在的態(tài)度則是自主選擇。”

而高先生認為,如果以后頭部教培機構都不再要求作業(yè)打卡,有些家長可能會選擇那些小一點的培訓機構,“它們更靈活,費用也更便宜。”

孫女士的兒子在讀小學二年級,也在杭州一家頭部教培機構上了兩年的補班。她發(fā)現(xiàn),最,兒子的語文作業(yè)大多從課后換到了課堂上完成。“小孩子自制力差,如果不留作業(yè),肯定會影響培訓效果。”孫女士說,如果以后教培機構不再給孩子布置作業(yè),她會選擇自己給孩子加壓,布置作業(yè)。

同樣的培訓課程

但叫法完全改了

在上述張貼在教培機構布告欄的《規(guī)范教學說明》和《辦學承諾書》中,還陳列了有關培訓內容的要求,包括:“培訓內容不超綱不超前。”“開展學科類培訓,不得超出培訓對象所處年齡階段的課程標準。”事實又是怎樣呢?

6月10日晚上7點半,位于體育場路的一家教培機構燈火通明。透過巨大的落地窗,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看見不少幼兒正在學數(shù)學、英語等相關課程。

時,孩子上一節(jié)課都是200元起步,這個英語短期課300元5節(jié),很劃算。”被這樣的優(yōu)惠力度吸引,當晚,鄭女士帶著還沒上小學的6歲女兒來試聽這門被稱作“自然拼讀”的英語課。

除了這門課,3月起,鄭女士還給女兒報了小學數(shù)學課。她注意到,最幾個月,很多課程突然改了名字,“小學數(shù)學現(xiàn)在叫‘七大能力課’,小學語文變成‘閱讀和理解課’,小學英語則變成‘英語表達課’。”每周都陪女兒上課的鄭女士感覺,課程內容沒有變化。

在課程名更換的同時,原本的分層教學班,現(xiàn)在也有了新的名字。

6月1日起,新《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guī)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鄭女士說,女兒從3歲多就開始在瑞思上英語課,“但自然拼讀法,她沒有系統(tǒng)學過,我也輔導不了,才來這家教培機構試聽這個課。這既可以說是為上小學做準備,也可以理解為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家長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鄭女士認為,即使加緊對教培機構的監(jiān)管,也很難抑制為人父母的焦慮,“不從源頭減負,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身為老師的周女士則表示,有些家長太過焦慮,總是執(zhí)著于讓孩子報班提前學,反而給教學制造困難。“孩子們覺得自己都學過了,在學校就不怎么認真學了,其實他們的基礎還很薄弱。”她說,“培訓班應該是給學校的教育錦上添花,而不是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記者 張蓉 陳馨懿)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wǎng)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lián)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