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上牌數據是汽車市場消費情況的真實反映。獲取上牌數據在發達國家不是問題,但在中國卻是個老大難問題。近30年來,雖然汽車行業呼吁不斷,迄今仍不能如愿,但又奈何不得。就在大家不再抱什么希望的時候,公安部決定要公布上牌數據了。
3月24日,公安部發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以下簡稱“新版道交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法條由原來的124條增加到162條,內容增改幅度之大可以說是空前的。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除了有關智能網聯汽車的條款之外,新版道交法還有一個令人喜出望外的亮點,其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共享機動車生產、銷售、登記、檢驗、保險等信息。”其中的“登記”應該指的就是車輛上牌數據。至于生產和銷售數據,行業里既有涉及所有車種的“中汽協數據”,又有只涉及乘用車的“乘聯會數據”,期間還一度出現過“中汽中心的合格證數據”。中汽協和乘聯會的數據是車企報上來的,水分較大,準確度欠佳。多年來,有些車企為在市場上造勢而在數據中“摻水”,不時因為水份過大而鬧出笑話。當然,也確實有些企業嘗到了“摻水”的甜頭。
沒有上牌數據,就會影響車企對市場的準確認知;判斷不準,就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時間越長,浪費量越大。消費者也會受到誤導,讓撒謊的企業占了便宜。一旦公安部定期公開上牌數據,市場真相大白于天下,銷量數據“摻水”的做法將成為歷史,必將有力地推進市場大浪淘沙的進程,促進汽車行業提高集中度,加快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公開上牌數據利國利民,好處這么多,為何公安部遲遲不愿公開呢?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條例規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信息,有關政府部門都應該公開發布。由此可見,公開發布汽車上牌數據是公安部的一項義務和責任?;诖?,在2008年和2009年的全國兩會上,汽車行業的兩位人大代表相繼提出了公開汽車上牌數據的議案。然而,大家等來的答復卻是“信息系統技術還不夠成熟”、“數據涉及公民隱私,需要進行專項法律討論”兩句拖延之辭。這一拖就是14年。從2009年開始,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而且需求特征之駁雜、各個細分市場競爭企業之多,也居世界第一,可中國的車企連自家賣出的汽車上牌數據都無從得知,這真是件無奈的事情。
要想得知上牌數據,需掏錢買。早在10多年前,就有媒體披露過公安系統企業無錫華通智能交通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買賣汽車產銷數據的事兒。也有人說后來是無錫華通北京公司在做這件事兒。不管怎樣,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因而“華通數據”的價碼奇高。據說,一款車型一年上牌數據的售價高達40萬元左右;購買華通數據時,車企要簽保密協議;為了防止車企互通有無,華通公司會特意修改數據的個位數,以此作為追責的記號。據說,華通數據的車型信息很全面,不僅可以具體到某家車企某款車型在某個區域的上牌量,還可以具體到車型顏色和發動機型號,乃至某家專賣店的銷量信息和車主信息。要的越詳細,價格越高。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公安部當年的答復之辭了。
上牌數據要公布了,這個好消息雖然來得有點晚,但筆者還是要為公安部執政為民、簡政放權、便民利民的創新之舉點個大大的贊??赡苡腥藭模盒掳娴澜环ǖ牡诙l會不會在確定稿中被刪除呢?筆者覺得可能性不大。那么,新版道交法會在什么時候實施呢?筆者估計最晚在明年年初,因為僅以智能網聯汽車上路行駛非常急迫、有利于促進新經濟快速成長這一點來看,新版道交法的實施就不會拖延下去。筆者倒有個擔心:因有利益驅動,華通的數據非常詳細,一旦開始無償公開上牌數據,數據包對于車企來說會不會一下子就成了雞肋呢?要是那樣,華通數據恐怕還會存在,而中汽協數據和乘聯會數據也就不會那么尷尬了。
新版道交法征集意見的截止日期是4月23日,你有何建議,還請盡快提報。(記者 秦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