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囤積100萬枚手雷,要學烏克蘭打巷戰?我們絕不允許悲劇重演

發布時間:2023-09-09 10:16:28  |  來源:立馬觀花  

今天我們來談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跟咱們的寶島臺灣有關。根據報道,臺軍正在大量購買和囤積手雷,最終數量會達到驚人的100萬枚。這是想干嘛呢?島內有名嘴直言不諱地把話挑明了,蔡英文當局是想學烏克蘭“打巷戰”,想用拼人命的戰法來搞“以武拒統”。所以這幾天,島內輿論和民眾真的是罵聲一片。

俄烏戰場

咱們從臺媒曝出的消息來詳細看一下,臺軍正在從美國采購70萬枚手雷,再加上分配給島內自產的大約24萬枚,總共將囤積百萬枚之多。為此,島內名嘴謝寒冰在電視節目上痛批,蔡當局就是在準備打“血腥的城市巷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實梳理臺灣當局的近幾批軍購計劃,學習烏克蘭對付俄軍招數的跡象,是越來越明顯。從大量購買標槍反坦克導彈、毒刺肩扛防空導彈,再到這次的手雷,也可以稱為手榴彈,臺軍的新作戰方略開始奔著以島內城鎮為戰場去了。就連島內不少媒體都看不下去了,怒斥民進黨是想要島內“死多少人”?

相信關注俄烏戰場的朋友有所了解,雙方兇狠而血腥的巷戰、城市拉鋸戰,正在成為主要交戰方式。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將大量“毒刺”和“標槍”導彈,以及手雷這樣的近距離作戰彈藥運往烏克蘭,因為它們都算是城鎮巷戰的利器。這些武器彈藥的投擲和發射距離都比較近,如果是在野戰環境下使用,士兵可能還沒出手就會被發現和擊斃了,只有在城鎮這種樓房林立、街巷縱橫的地方,才會有更多的隱蔽地點便于使用。

臺軍狂買100萬枚手雷,要學烏克蘭打巷戰

在城鎮、山區等遮擋物多或者交通不便的復雜地帶,低空飛行的戰機可以對地面進行轟炸、掃射和監視,還能空投彈藥、兵力和物資,甚至執行戰場營救等任務,這讓地面部隊面臨很大的難題與危機。所以要想有效對付來自空中的嚴重威脅,就必須有一款地對空的輕便武器,“毒刺”導彈由此也成為臺灣當局軍購的“大頭”之一。

而“標槍”導彈曾被稱為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技術的“標桿”,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前鎖定、發射后不管的導彈。它能在濃密的煙霧和黑暗環境中準確發現目標,從而讓射手完成精準打擊。這也是它被廣泛運用于烏克蘭城鎮戰場的原因。俄烏沖突爆發后,不止烏克蘭將大量“標槍”導彈運用到戰場上,還有其他靠近俄羅斯的國家,比如立陶宛也向美國采購了這款“標槍”導彈和相關設備。

標槍反坦克導彈

俄烏戰況現在越來越焦灼,傷亡也異常慘烈,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巷戰太難打,造成的傷亡和損失太大,雙方都有點消耗不起了。但是現在,在美國的竭力推動下,臺當局也開始熱衷于學習所謂的“烏克蘭經驗”,開始囤積大量手雷和便攜式單兵導彈,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我們必須再次強調,烏克蘭方面的實戰經驗多數是在拿人命去堆,必然導致慘重傷亡。而臺灣島的面積遠不如烏克蘭那么大,基本沒有什么縱深和回旋余地,所以臺當局搞的近身巷戰“方略”只會導致一個悲劇性結果,那就是無論軍人還是民眾都會遭受大量傷亡。正如島內輿論質問的那樣,島內到底要死多少人?島內經濟要遭受多大的傷害?要用多少年才能恢復到現在的狀態?

臺當局搞的近身巷戰“方略”只會導致軍人和民眾遭受大量傷亡

對于臺灣問題,我們早就明確表示,愿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絕不會允許臺當局干出這種草菅人命、違背歷史潮流的事情。臺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妄圖在臺海復制一個所謂的“烏克蘭危機”,更不允許烏克蘭的悲劇在島內重演。這是大陸在原則立場上的堅定態度。至于在軍事斗爭準備方面,解放軍經過這么多年的實戰化演訓,在作戰能力、武器裝備和行動意志等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強軍的水準。挫敗民進黨“以武拒統、以武謀獨”的圖謀,我們既有辦法,也有信心。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