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8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海致科技首席科學家鄭緯民在北京演示發布了由海致科技與高性能圖計算院士工作站共同開發的“Atlas LLM知識圖譜與大模型融合應用平臺”,該平臺面向廣大B端用戶,運用知識圖譜這項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幫助大模型在企業級和工業界應用中克服“幻覺”,實現基于行業與場景的精準推演。該產品目前已經在能源、金融、政務等領域的場景中進行部署和應用,力圖打通通用人工智能進入B端和工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據了解,基于文本生成算法的底層原理,大語言模型會出現“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情況,這種被稱作“大模型幻覺”的技術特點阻礙了其在B端和工業界的應用與發展。
“當大模型從C端走向B端,它就像從玩具走向工具,而工具的精確性至關重要。寫文章時查詢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時間錯了不太要緊,但是如果大模型對電網故障的維修提出了錯誤的選項,結果可能是一場災難。”海致科技首席科學家鄭緯民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來看,單純依靠大模型自身的迭代,‘幻覺’問題難以解決,在這方面,知識圖譜作為更加類腦的人工智能工具,其精確的知識推導能力就可以跟大模型構成非常好的相互補充,反過來,大模型的快速學習能力,對于知識圖譜的知識生成也產生了很好的促進。”
據了解,知識圖譜作為公認“類腦”的知識表達方式,通過對語義網絡進行建模,以結構化的形式描述客觀世界中實體及關系,被廣泛應用于知識推理。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推理在離散符號表示的基礎上,通過推理路徑、邏輯規則等輔助手段,對推理過程進行解釋,為實現“可解釋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途徑。
由鄭緯民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海致科技是一家知識圖譜和圖計算公司,創業已有十年歷程,在金融、政務、能源、交通等領域擁有知識圖譜應用經驗,并推出了國產分布式云原生圖數據庫Atlas Graph,作為中國數據庫代表入選Gartner《全球圖數據庫管理系統市場指南》,填補了國產分布式圖數據庫的空白。
“我們不生產大模型,我們致力于將大模型應用于生產。”海致科技CTO楊娟博士介紹說,海致Atlas LLM大模型融合應用平臺有三個非常獨特的定位:一是在全過程實現了知識圖譜與大模型的交互,有效克服大模型幻覺對工業應用的干擾;二是更好管理了客戶已有的豐富的數據資產,將其與大模型成果統一整理,避免重復造輪子,使得計算更高效,應用更精確;三是能夠幫助客戶切換和靈活應用不同的開源大模型,實現更高性價比的場景應用。
“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標尺是對人腦智能的學習。我們看來,知識圖譜的嚴謹推演類似人類的左腦,而大模型快速學習的認知跟右腦的靈動頗為類似。”鄭緯民表示:“我們的產品就是要用一套知識映射、校驗、優化的架構打通左右腦,推動通用人工智能深入企業級場景應用。”
(文章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