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聚光燈照亮在舞臺的主角兒“羅家倫”身上,“老先生,回來了!回來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的嘉賓們不約而同地說。日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藍天劇院高朋滿座,《春光明媚的日子》話劇首次在羅家倫祖籍地上演。
這部話劇由浙江話劇團、紹興市柯橋區委宣傳部、柯橋區錢清街道辦事處聯合出品,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清華大學校史館指導,是一部根據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中國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清華大學老校長、“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羅家倫先生的舞臺劇。
羅家倫祖籍為紹興柯橋錢清鎮,生于江西南昌。他曾與傅斯年等發起成立北京大學第一個學生社團新潮社,并編纂《新潮》宣傳新文化;五四運動中,他提出的“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廣為傳播;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期,他追求教育獨立與學術自主,對清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轄廢董”、清理基金、改良學科、延聘名師、興建館舍、招收女生,為20世紀30年代清華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相關資料圖)
紹興市柯橋區委常委、錢清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永杰介紹創作該劇的初衷說,“羅家倫先生屬于清華大學,也是家鄉柯橋的驕傲。”
“當時間將人的記憶變成碎片,始終無法忘記的,就是最初的信念與理想。”導演鐘浩表示,《春光明媚的日子》通過虛實結合的表現形式,向觀眾尤其當代青年傳達了“最純潔的信仰是對于高尚理想的信仰”這一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題。
在劇中飾演羅家倫的是浙江話劇團魏鵬,國家一級演員,“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飾演羅家倫,希望能在舞臺上真實地還原他的一生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的帶領下,魏鵬了解到不少羅家倫校長任職期間的故事。
在紹興市柯橋區錢清鎮江墅村,清華大學、紹興市政府聯合激活了一棟低小破舊的羅家倫祖居,在這里展示羅家倫先生的生平事跡和珍貴史料,并在江墅村建立了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柯橋站,該工作站將服務清華、北大等國內各大高校師生來這里開展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
作者:劉海波 李劍平
編輯:付鑫鑫
責任編輯:蔣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