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觀山湖區農村大地,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處處河道水清岸綠,一幢幢農房錯落有致,一張張笑臉映襯幸福……在推動農村“五治”的實踐中,這片鄉村熱土處處升騰著鄉村振興的希望。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觀山湖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民生工程、實事工程,扎實推進“五治”各項重點工作,把民生實事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農村展現出新面貌、生產展現出新活力,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以上率下 凝聚合力 農村“五治”深入開展
堅決打贏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仗,既彰顯了觀山湖區委區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又契合了廣大群眾的殷切期盼和現實需要。
自農村“五治”工作啟動以來,觀山湖區高度重視、高點站位、高壓督導,印發相關實施方案,明確各級工作目標,細化各項工作舉措,并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領導機構和多部門參與整治的工作機制,形成以上率下、凝聚合力的工作態勢。
特別是今年3月以來,該區對標高標準、聚焦硬任務,制定《觀山湖區領導干部開展農村“五治”蹲點駐村工作方案》,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農村“五治”各牽頭單位主要負責人及各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深入基層開展蹲點駐村調研工作,開展“解剖麻雀”式調查研究,精準分類施策,加強資金管理,強化追責問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實不偏向、不走樣。據統計,共走訪了12個村,771戶1500余人,收集意見建議506條。
“蹲點調研是做好轄區農村‘五治’工作的重要基礎。”觀山湖區“五治”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結合此次調研,該區對工作思路進行再梳理,進一步明晰了全區“五治”工作路徑。
在治房上,針對農村“五亂”現象,全區已排查亂搭亂建105處,整治85處;老破不拆43處,整治35處;新增亂搭亂建21處,整治21處;亂排亂倒90處,整治90處。圍繞建房、管房、用房三個重點,該區進一步規范建房布局和建筑風貌,解決好確權歷史遺留問題和農房新建問題,形成“村巡查、鎮拆除、云監管”工作模式,實現農房建管一體制度化、常態化。用房方面,搭建有產業規劃、政策支持、市場化和專業化的主體、村民經營能力的較為完善的盤活利用體系。該區還將農村道路整治納入“治房”范疇,目前全面啟動金華鎮和百花湖鎮“暢安舒美”試點道路治理工作;全面啟動全區130公里農村公路整治工作;全面推行區鎮村三級“路長制”體系建設,印發《觀山湖區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
在治水上,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農村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加快推進農村城鄉一體化供水改造工程,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3.7%;完成農村生活污水“一村一策”方案,并積極向“一戶一策”進行延伸,4個市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行政村已啟動現場施工,完成3個區級特色村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2個暫未納入城市規劃行政村中已有20個自然村寨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工作,擬定運維單位、村、鎮、行管部門四級投訴響應、巡查機制及流程圖,并將第三方運維單位投訴響應速度及村民滿意度等納入運維績效考核,確保已建設施正常運行率達90%以上;對農村黑臭水體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體凈化等措施,截至目前,該區6處農村黑臭水體已完成一處治理并納入長效管理,2處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進入收尾階段,其余黑臭水體正在推進中。
在治廁上,在消除農村全部旱廁的基礎上,抓好普通農戶廁所“3+1+1”改造,對經營性農戶按照農村旅游廁所管理技術規范改造提升。現已完成2022年涉及改廁任務的34個村的首廁改造示范戶建設;完成2022年1250戶旱廁改造任務。
在治垃圾上,堅持“三不丟、兩分類、一集中”,并強化設施設備建設,抓好“一機、一池、一箱、一點、一站”建設,做到有效分類、規范運輸、無害處理,促進農村垃圾分類處置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此外,引入專業公司回收垃圾,并推動餐廚垃圾收運經營戶全覆蓋。
在治風上,發揮“兩書一約一會一隊”作用,鞏固當前治風取得的良好成效。針對婚事新辦,鼓勵創新,探索新方法。針對喪事簡辦,按照統一治喪場所、統一治喪服務、統一治喪程序,確保食品安全的要求開展試點建設。針對其他不辦,用好有獎舉報機制,持續開展巡查,對違規操辦酒席及時進行勸阻。目前全區在職黨員簽訂《文明節儉操辦婚喪事宜承諾書》4135份,非黨員干部、群眾代表等簽訂人數為2萬余份。全區共勸阻“其他不辦”濫辦酒席53起;查處濫辦酒席8起。
健全機制 壓實責任 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在朱昌鎮高寨村,村民周興琪正前往茶場上班,途中有一小片垃圾掉落地上,被她隨手撿起丟入垃圾桶。“自家的村子自家愛護嘛,現在都在搞‘五治’,我們肯定要支持,這也是為了大家好。”周興琪說。
“我村積極推進‘五治’工作,村民的知曉率幾乎達到了100%,大多數村民也表示了認可和擁護,這對于我們進一步開展工作很有益處。”高寨村黨支部書記林鑲說。
“風貌景觀大家管,亂搭亂建要被拆;森林資源要愛護,青山綠水來致富;亂丟垃圾是陋習,污染環境壞心情;回想過去泥滑路,珍惜今天小康路……”金華鎮翁井村黨支部書記黃金林自己編寫的有關“五治”的順口溜在鄉親口中流傳。
黃金林說:“開展‘五治’離不開村民的支持和配合,編排順口溜進行傳唱,大家的知曉率、認可度和參與積極性明顯提高。”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了誰”“依靠誰”?
如何宣傳群眾、引導群眾、發動群眾、造福群眾?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面廣量大、涉及部門多,如何破題?鄉村社會治理途徑在哪里?
……
觀山湖區帶著諸多課題,千方百計靠近群眾,傾聽心聲,了解需求,在此基礎上對全區“五治”工作機制進行了再優化,總結提煉出了“兩圖兩率兩清單”的工作推進方法和五級責任體系。
具體來說,“兩圖”為“五治”工作現狀圖和標準流程圖。現狀圖以行政村為單位,主要體現各村“五治”工作的底數;標準流程圖明確了“五治”工作的具體目標、標準,以及各環節的審批流程。“兩率”為見面率和知曉率,見面率是村干部對村民走訪情況的直接體現,目標是實現全體村民走訪的全覆蓋。知曉率是要求圍繞“五治”工作,向村民進行全方位宣傳,讓村民對“五治”工作的具體內容、標準流程和個人責任做到100%知曉。“兩清單”為任務清單和運維清單,任務清單明確了農村“五治”各項具體任務、完成時限、月度進展。運維清單明確了服務事項、責任單位、主體、運維措施和考核機制,并將已建成的項目納入運營管理和維護范圍。
五級責任體系主要涉及區、鎮、村、組、戶五級。區級主要負責全面統籌協調,對各單位“五治”工作情況進行考核督查;鎮級主要負責本轄區內“五治”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實施好鎮級項目及運維,做好治房等事項審批,指導督促村(居)委會落實好具體任務;村級主要負責抓好項目、事項、任務的執行,按照時間節點調度推進工作落實,落實本村范圍內各項目運行維護責任,加強日常工作監管;村民組當好群眾和村(居)委會的橋梁紐帶,落實“兩率”,及時宣傳區、鎮、村有關政策要求,做好思想動員工作;農戶自覺做到不亂搭亂建、不亂排污水,落實好改廁任務,遵守“三不丟、兩分類”要求,管好自己和家庭成員,帶動影響周邊親戚朋友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五治”工作成果。
“五級責任體系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突出村級的主體責任,村民組的橋梁作用,以及村民的主人翁作用,真正形成上下貫通的責任體系,讓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到農村‘五治’工作中。”觀山湖區“五治”辦有關負責人說。
共治共享 亮點頻現 文明鄉風勁吹大地
今年4月,百花湖鎮谷臘村集中治喪點打造完成。谷臘村紅白理事會成員、村中一條龍服務隊伍“執事人”楊信權說:“現在區、鎮、村都在倡導‘治風’,我們也很支持‘只辦3天’‘喪事簡辦’這樣的理念。”在村里,“3、15、50”這串數字的意義幾乎人人皆知。“只辦3天,酒席桌數不超15桌,送禮金不超50元……”谷臘村村民廖燕脫口而出,她非常支持喪事簡辦的“治風”工作。
在云潭街道,開出了第一張針對整治濫辦酒席的“罰單”——該街道上麥村一村民的親屬因病去世,該村紅白理事會及文明新風勸導隊趕到家中吊唁,安慰家屬并向其宣傳“治風”工作相關規定,動員喪事主辦人杜某某到村委會就治喪時間、酒席桌數等進行備案,并簽訂《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承諾書》。后經核實,該村民實際操辦喪事時間為7天,超過已備案的3天,違反了《上麥村村規民約》第十七條相關規定。經上麥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取消其當年村委會集體資金補助所有福利待遇,并納入上麥村紅白理事黑榜。
農村“五治”工作開展以來,觀山湖區緊盯“治風”工作中“鄉風文明”重點元素,把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作為助推移風易俗農村“治風”工作的突破口,不斷健全村(居)民自治體系,完善基層自治組織,明確規定詳細內容,以規立德,滋養文明村風,不斷提升群眾文明素養。
同時,依托該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轄區各村(居)全面組建“移風易俗倡新風”志愿服務隊,大力開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轄區群眾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文明之“魂”。
世紀城街道佑瑞社區在乾山廣場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的方式,引導群眾樹立和諧社會新風尚,共同發力推進“治風”工作取得新成效,并收集群眾對“治風”工作的意見建議,推進文明新風家喻戶曉。
金華鎮將移風易俗知識融入課堂,志愿者走進校園、走上講臺,鼓勵學生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動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崇德向善,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實踐者;呼吁孩子爭當移風易俗的宣傳員、倡導員。
“治風”工作正在觀山湖區全面鋪開,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到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以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以宣傳推動文明新風入腦入心,促進社風民風持續改善,提升群眾文明幸福指數。
讓最美鄉村承載起最美鄉愁——如今的觀山湖區鄉村面貌正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生動、越來越豐滿。(記者:蔡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