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一個季度下來,我能兌換這么豐富的獎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很實用!”大村村民潘希青拿著獎品,笑呵呵地告訴筆者。
近日,佛岡縣逕頭鎮2022年第一季度“幸福積分”集中兌換活動火熱進行中。各村(社區)的幸福積分超市前一片歡聲笑語,熱鬧極了。
逕頭鎮推出積分制鄉村治理新模式,村民參加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文明鄉村建設等活動,可獲得幸福積分。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量,村民便可到村委兌換禮物。在該模式的推動下,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從站著看到搶著干
在鄉村治理中,普遍存在“干部埋頭干,村民站著看”的現象,村民游離于村級事務之外。逕頭鎮以積分制作為“小切口”,從村(居)民最關心、最迫切的身邊事入手,構建起一套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積分治理體系,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
“以前,對于村中各項事務,村民站著看的多。實施了積分制后,現在不少村民開始搶著干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談起積分制帶來的改變,大村村干部陳冬枚深有感觸。
2021年,逕頭鎮在廣泛收集村民意見和建議的前提下,制定完善《逕頭鎮幸福積分實施方案》《幸福積分細則》,設定志愿服務、黨員爭優、文明新風、鄉村治理、家庭美德等五類積分細則,把能提升村民幸福感的行為表現量化為積分,引領村民積極踴躍參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文明勸導、鄰里互助等工作,積分細則因時因需做動態調整。
為引導村民踴躍參與到幸福積分活動中,逕頭鎮黨委在全鎮11個黨群服務中心內建成“幸福積分”超市,各村(社區)黨組織根據群眾需求購置豐富的積分獎品,村民可憑積分到積分超市兌換所需物品,切實提高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同時,逕頭鎮注重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并重,將村民所得積分累計額作為黨員群眾申請入黨、星級黨員、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各類評優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讓村民積出參與基層治理的榮譽感,積出創先爭優的熱情。
逕頭鎮通過試點先行、分批推廣、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全鎮11個村(社區)全面實施“幸福積分”制,756余戶村民領取登記“幸福積分”存折并獲得積分。行政村(社區)黨組織每個季度組織開展一次集中兌換活動,群眾可持存折參與集中兌換活動,也可累計積分零存整取。同時,每一次兌換活動后都通過村民微信群進行大力宣傳,營造人人參與、戶戶積分的濃厚氛圍。
“真沒想到一個季度下來,我能兌換這么豐富的獎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很實用。”大村村民潘阿姨參與了今年第一季度集中兌換活動,在“幸福超市”前笑得合不攏嘴。
網格化和積分制深度融合
逕頭鎮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讓黨員戶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幸福積分”活動。同時,充分鼓勵各村(社區)黨組織因地制宜探索制定適合本地的積分細則,把推進網格化和積分制深度融合,讓積分治理體系效用最大化。
在推廣過程中,逕頭鎮村(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優先動員黨員家庭帶頭參與“幸福積分”,創新設置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流動黨員回鄉報到、加入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等黨員爭優類積分事項,激勵黨員帶動身邊群眾參與“幸福積分”活動。目前,全鎮已有425戶黨員家庭參與“幸福積分”。逕頭鎮的“兩支黨員隊伍”在全民反詐、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鎮黨委充分鼓勵各村(社區)黨組織因地制宜探索積分制在鄉村治理中的新路徑、新模式,形成特色的“積分制+”模式。豐富多彩的實踐探索讓積分制廣受歡迎,如大村村“積分制+‘四小園’管護”、樓下村“積分制+門前‘三包’”、井岡村“積分制+禽畜集中圈養”、逕頭鎮社區“積分制+志愿服務”等。
逕頭鎮社區以黨建帶動群建,積極舉辦志愿活動,如關愛弱勢群體、疫苗接種現場引導、宣傳反詐APP、創文創衛等。在積分制的助力下,居民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名額常常被“秒殺”。
逕頭鎮深入推進積分制和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因時因需動態調整積分事項。網格員開展需要村民配合的重點任務,可向行政村黨組織建議增加臨時積分事項,助推中心工作任務落實落細。如清明節,井岡村把村民參與森林防火巡查、勸導入山禁火的行為納入積分獎勵。社坪村為勸導符合條件人員成功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行為加分。
“家庭小美”帶動“鄉村大美”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逕頭鎮把積分制充分運用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將“四小園”管護、門前“三包”、禽畜集中圈養、公共設施維護、清拆整治等村民力所能及的維護環境舉措都納入積分細則。
2021年初,大村村大量清拆危舊泥磚房后,投入大量人力和磚塊在拆后空地建成了80多個“四小園”。見縫插綠的“四小園”可以有效讓農村環境增色添彩,但“四小園”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尤為重要。因缺乏資金管護,大部分“四小園”雜草叢生、雜物亂堆,一度讓村“兩委”干部很苦惱。
在試行“幸福積分”制時,大村村黨總支抓住契機,向鎮黨委建議把“四小園”管護納入積分細則中,鼓勵黨員和村民共同掛牌認領管護責任崗。現在大村村的每個“四小園”都有了專屬的兩個管護主人,雜物雜草清理了,綠植種起來了,從“一時美”向“持久美”提質升級。
樓下村圍繞門前“三包”細化積分管理項目,為每家每戶安裝責任牌,引導村民主動承擔起自家門前環境衛生、綜合秩序、綠化美化等門前“三包”責任,杜絕亂倒垃圾、亂堆雜物、亂潑臟水等行為。將人居環境整治責任壓實到村到戶,村民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家庭小美”撬動“鄉村大美”。
井岡村有較多在居民區散養雞、鴨等家禽的農戶,雞鴨糞在村中隨處可見,環境衛生問題突出。雖然村“兩委”干部和網格員經常勸導養殖戶,但養殖戶往往沒過幾天,又把集中圈養的家禽家畜放出散養,這個問題成了井岡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堵點”。
井岡村黨總支充分發揮積分制的激勵性,重點對禽畜養殖戶開展不定期突擊檢查,每月檢查到有在居民區散養禽畜的情況,該戶當月不可加禽畜集中圈養分。通過“勸導+設施保障+積分”,村民逐漸養成集中圈養禽畜的習慣,村道和農家院落的雞鴨糞越來越少了,環境也越來越干凈整潔了。
“我們計劃把‘幸福積分’運用到星級黨員、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各類評優活動中,激發村民創先爭優的熱情。”樓下村黨總支書記范秀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