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打造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高地

發布時間:2022-04-26 09:27:50  |  來源:海南日報  

中國農科院、中國熱科院、中國水科院等24家國字號和細分領域頂級科研機構,中國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11家重點高校接連入駐;先正達集團、隆高科、中國船舶集團等6156家企業進駐加速產業集聚升級;園區內有3家科技孵化器和8家眾創空間,科技創新主體擁有專利652項,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3項……

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下簡稱科技城)這片日新月異的熱土上,南繁種業和深海科技領域的創新主體和要素資源快速匯聚。為加快建設先導科技新城,推動“產、學、研、城”深度融合,科技城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集成創新,加快創建知識產權特區,讓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打基礎

打造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高地

4月14日,中國(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商標業務服務站接收了來自三亞鰲達昵農旅有限公司的多件商標注冊申請,并順利完成首單業務申請前期流程。

“商標是一個企業的標志,是保護企業根本的‘鎧甲’。保護商標就是保護企業信譽、企業形象。知道保護中心決定增設商標業務服務站后,我們公司非常高興,第一時間就來辦理了相關業務。”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走進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辦事大廳中,多個服務窗口標志醒目、職責明確。日前,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在中心增設商標業務服務站,進一步促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和植物新品種“五合一”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三亞市知識產權工作服務效能及便民程度。

作為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建設的重要一環,今年1月,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驗收并投入運行,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首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功能臺,通過建立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綠色通道,極大縮短知識產權授權時間,有效強化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保護核心能力。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自貿港創新合作處(知識產權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的投運,將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海陸空”優勢產業提供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開展集知識產權(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導航運用于一體,行政執法、維權援助、仲裁調解、司法銜接相聯動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服務。

年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綜合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建成崖州灣知識產權綜合服務樞紐港、搭建崖州灣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臺,構建起園區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體系,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確權交換中心、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審判庭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建設,持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核心能力。建立海南國際仲裁院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仲裁調解中心、三亞崖州灣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處對接中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三亞市檢察機關保護中心,實行“調解+仲裁”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發揮崖州灣科技城資源集聚、產業集聚、專家集聚的優勢,預防和化解各類商事主體之間發生的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合同糾紛及財產權益糾紛,提供專業化、高端化、國際化的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服務,構建知識產權維權執法服務保障體系,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打造園區司法審判機制“三亞樣本”。

2021年,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節點單位;成立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人才培養基地、崖州灣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生物育種產業專利導航研究成果》報告,提升崖州灣知識產權特區國際交流影響力;舉辦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分論壇和首屆崖州灣知識產權論壇,營造開放積極、富有活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生態。

通過建設重點項目,構建服務保障體系,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級,營造知識產權國際創新生態,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一站式”知識產權保護業務鏈條逐步打通,知識產權保護網越織越密,如今,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逐步完善,知識產權對實施創新驅動、促進地區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明顯,有力助推了三亞以南繁種業和深海科技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結構優化和快速發展。

做特色

持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核心能力

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節點,節點做強做優,知識產權保護網才能越織越密。

“國內相關城市籌建用了一年多,我們6個月就完成了所有建設任務。”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自貿港創新合作處(知識產權辦公室)處長陳浩透露,為盡快滿足入園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對科研研發快速審批及成果轉化等需求,在海南省知識產權局以及三亞市的大力支持下,園區積極籌備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驗收組對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能力建設、專項經費、辦公場地、自動化設備等條件建設以及知識產權快速協調保護相關制度建設方面給予充分肯定,并通過驗收。

這一舉措,意味著注冊地在三亞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可提前在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進行備案。備案成功后,符合技術領域分類號的專利,經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合格,即可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快速審查通道。

快速預審有多快?

海南智慧海事科技有限公司與海南大學三亞研究院日共同申請的“無人船”“船舶操控臺”外觀設計專利僅用2個工作日獲得授權,與一般外觀設計專利審查程序所需的6—8個月審查周期相比,三亞保護中心首件快速預審案件的成功授權時間大幅縮減99%以上。

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業務專家高級知識產權師楊華介紹,一般而言,經保護中心預審合格后提交的專利申請,能夠享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快速審查,發明專利審查周期由20個月縮短至3個月,實用新型專利審查周期由9個月縮短至15天,外觀設計專利審查周期由8個月縮短至7個工作日左右,今年一季度,第一批29家主體備案成功;經過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預審的首批4件發明專利申請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獲得授權,大幅縮短企業技術創新、轉化和保護周期,有效滿足相關主體快速審批的業務需求,加速集聚種業創新主體。

預審提速的背后,離不開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保駕護航。一項專利案件通過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通道后,要經中心內部預審、互檢、質檢等程序嚴格審查,并安排專人對申請者的申請材料展開細致指導不斷修改完善,從而確保專利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且無其他缺陷,未發出審查意見通知書或者補正通知書,即專利申請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層面獲得一次授權。

“作為海南自貿港第一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功能臺,保護中心的投入運行,對推進海南自貿港核心產業快速發展意義重大。現代化農業和海洋產業正是中心服務的重點產業方向,契合南繁種業和深海科技產業服務需求。”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葛瑞明表示,快速授權通道可大大縮短專利申請的時間,提高企事業經濟效益同時能夠多途徑進行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完善協同保護機制并發揮積極樞紐作用,構建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系,提供優質服務。

目前,中國(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可以開展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預審,商標/地理標志注冊、變更等受理材料接收,專利、商標、版權的侵權判定及糾紛調解,專利導航預警分析等工作,提供在知識產權司法審判、多元調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務、行業自律上促進一體化實施,打通知識產權全鏈條,提供“一站式”服務。

強保障

構建一站式、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2021年5月3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選育的新品種“丹霞紅”梨以2200萬元在三亞率先實現成果轉化,實現了崖州灣科技城科技成果轉化零突破。作為海南自貿港三亞崖州灣知識產權特區完成的首單植物新品種權交易,其順利推進,得益于崖州灣科技城不斷完善的一站式、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新體系。

“‘丹霞紅’梨實現成功轉化的一大關鍵,在于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育種材料惠益分享臺為本次交易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利用實驗室引進的‘MNP分子鑒定技術’,‘丹霞紅’梨品種獲得了交易臺提供的DNA身份信息第三方存證服務,助力園區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了零的突破。”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透露。

“選擇在崖州灣科技城進行交易,因為知識產權特區建有先進的分子檢測實驗室、植物新品種協助審查中心、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確權交換中心,能夠為新品種推廣過程中的確權維權等重要需求提供全套解決方案。此外,在海南自貿港多項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崖州灣知識產權特區建設更具有吸引力。”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院長彭軍看來,此次“丹霞紅”品種的轉讓,是我國果樹品種權成果轉化的一次新探索。在“分子身份證”的保護下,交易雙方將以“丹霞紅”梨品種權為抓手,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構建適度規模經營模式下多環節良聯動的品種推廣產業鏈,積極塑造多方共贏的果樹產業新業態。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方能讓種子研發市場更加持久健康。

為構建良好的種業科技創新生態和產業發展集群,探索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與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合作共建“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崖州灣分子檢測實驗室”,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DNA指紋信息數據庫,為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核心數據支撐。截至2022年3月,材料存證與惠益分享臺已累計完成多家種業主體的17種作物、200余份授權品種及中間材料的實物與信息存證入庫服務和4562份水稻授權品種信息存證入庫工作。

“海南自貿港建設為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很好的臺,建設知識產權特區要充分發揮自貿港制度優勢,在法律制度、措施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對標國際標準。同時要高度重視司法裁判時的利益衡,妥善處理探索先試時的社會風險管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有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園區將切實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及省委、省政府印發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建設方案(2021—2025)》,聚焦南繁種業和深海科技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集成創新,形成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和全周期、全鏈條、全領域服務的工作格局,打造全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和全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先行示范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知識產權特區建設將參考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1991年文本的主要條款,在科技城試行實質派生品種制度,切實提升植物新品種保護水;充分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三合一”職能作用,優化涉自貿港植物新品種權案件的管轄機制,探索涉及植物新品種案件的民事、行政糾紛管轄的有效銜接,建立與特區建設和發展相適應,符合特區特點和需求的審判機制;設立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五合一”知識產權綜合服務體系;推進“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整合行政執法、行政裁決、仲裁調解、司法審判、社會監督等資源,開創集約、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監管與保護新模式;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植物新品種保護審查協作中心、國家植物品種測試(三亞)中心等項目,實現知識產權業務“單一窗口”集中受理,推進知識產權業務服務、信息服務“一網通辦”,建立“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

關鍵詞: 知識產權 公共信用 社會保障 自由貿易港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