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重挫,A股知恥而后勇

發布時間:2023-09-27 09:00:07  |  來源:中財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昨天A股三大指數低開并于盤初震蕩反彈短暫翻紅,隨后市場回落并陷入震蕩態勢;午后指數依舊低迷,滬指3100點再迎考驗,創業板指再度失守2000點整數關口。沙漠雄鷹認為,昨天的市場,仍在調整中。從成交金額來看,縮量比較明顯,說明市場資金信心仍并未恢復。時間點上,在中秋國慶假期來臨前9月還有最后兩個交易日,好不容易該出的利好都出了,市場卻已積弱難返。這時候你放棄吧,且不說虧損累累下不了手,就算下狠心割了,說不定大盤突然又漲了;你繼續堅守吧,“市場底”的打造或異常曲折,跌到什么位置、什么時候才是底,不好說。人們要么靠猜,要么靠等,很難將息。對于投資者來說,對政策面什么時候該信,什么時候不該信;什么時候可以出手,什么時候要再等等,成了“玄學”。從滬深股指看,上周五的反彈基本可認定為超跌反彈,也即時間短暫,僅為一天行情,再加上長假將至,縮量、震蕩、整理將是常態。“一根陽線改變情緒,兩根陽線改變觀點,三根陽線改變信仰”,至少就目前市場呈現的情況來看,還是有可能發生的。從時間上說,周四或是節前可能漲一漲的日子,因為周一、周二已經跌了,今天周三是節前賣股拿錢最后交易日,有壓力,那就只剩2天。周四漲則是基于對節后行情有望回暖的預期。

今日財經要聞:一、滬深交易所發布通知,明確了二級市場減持的范圍,破發、破凈或者分紅不達標的標準,以及增加了大宗交易預披露要求。同時北交所宣布修改指引,明確不得減持情形,除破發、破凈情形外,增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財務報告存在虧損情形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將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與公司市場表現、經營業績綁定,防止隨意套現走人,引導其注重經營質量,積極維護股價,提升投資者信心。二、今日凌晨美股全線下跌,道指跌1.14%,納指跌1.57%,標普跌1.47%;大型科技股普跌。

技術分析:昨天滬指跌0.43%,報3102.27點,深成指跌0.6%,報10060.15點,創業板指跌0.77%,報1989.83點,科創50指數漲0.17%,報876.05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6656.21億元,北向資金實際凈賣出62.96億元。兩市36股漲停,16股跌停。沙漠雄鷹認為,昨天滬深股指均失守5日均線,兩市合計成交6656億元環比萎縮;60分鐘圖顯示,各股指均失守5小時均線,滬指60分鐘MACD指標率先出現死叉;從形態來看,因長假因素,兩市交投并不活躍,使得一些短周期指標再次走弱,均線重回空頭排列形態。如果上周五的放量中陽線是改變局面的陽線,那么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稍微回踩一下就再度翻身向上,而不是像昨天這樣同時失守5日均線及3110點。不過,由于前期股指反復背離,故這些技術指標修復并不需要太多時間,市場仍存在轉機機會。目前市場處于底部夯實階段,不管是從估值還是股債收益比的角度,建議堅定信心,保持樂觀,靜待變盤。一方面,從歷史來看,受流動性變化的影響,A股在節后大概率會出現上漲,值得投資者參與;另一方面,當前市場正處于相對低位,投資性價比高,而活躍資本市場及穩經濟的政策也在陸續推進,指數整體易上難下,節后方向上有望逐漸震蕩上行。

綜合分析:根據交易所安排,A股和港股通9月29日-10月6日休市,10月9日(周一)起照常開市,10月7日、8日兩天是周末,因此也是休市。國慶長假已經“在路上”,各大貨幣基金理財也相繼提示了“假期收益規則”。按照今年的安排,9月28日是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投資者若購買貨幣基金、短債基金等活期理財產品,須在9月27日15:00前轉入資金,才能保障假期收益不間斷。投資者可在周三下午3點前將零錢放入銀行活錢理財或貨幣基金;在周三下午3點半前買入1天期國債逆回購,更可賺11天利息。沙漠雄鷹認為,對于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來說,也可以選擇在長假前操作一下國債逆回購,一方面,國債逆回購均為短期產品,正好合適作為假期的過渡理財產品。只要在假期前購買一個期限合適的國債逆回購,在節后馬上就能把錢取出來。短周期的國債逆回購有1天、2天、3天、4天、7天等,計息按照實際占用天數計算。需要注意的是,國債逆回購需要在9月27日下午3點前,賣出1天期國債逆回購,資金可以于10月9日取出,計息天數達11天(9月28日-10月8日)。

熱點分析:昨天滬指的陰線實體雖然不大,但市場已經有轉弱跡象,在節前市場放不出量的背景下,多頭難有大的作為,可能就在上周五的陽線實體內震蕩了。不過,當前在這個階段,龍頭股是最容易穿越的,形成“跨節穿越龍”。 沙漠雄鷹認為,從市場的表現來看,大盤走勢仍然疲軟,雖然有人工智能、工業母機等板塊表現活躍,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通信服務、半導體幾大板塊跌幅居前,一邊是跌跌不休、毫無生氣;一邊則惡炒不止、成妖成魔。如此生態,而且是違背漲跌規律的怪相,才是更令人擔憂的事。例如,妖精捷榮技術再次漲停,整個9月份該公司股價漲幅達到259%,目前收報43.48元/股。捷榮技術的漲停與近期大熱的華 為概念有關。事實上,華 為概念股上漲潮在9月初便已上演,捷榮技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資料顯示,捷榮技術曾為華 為供應商,2015年及2016年華 為是捷榮技術的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分別為10.33億元和7.26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44.55%和39.52%。9月以來,捷榮技術股價連續上漲,該公司在9月份已經實現14個漲停板,總漲幅達259%。除捷榮技術外,華映科技月漲幅達到90%,菲菱科思達到60%,遠東傳動達35%,科力爾達38%。隨著股價上漲,這些公司的含“華”量開始受到市場質疑,其中被稱為“妖股”的捷榮技術最受關注。除捷榮技術外,不少華 為概念股與華 為的業務合作也存疑。本月漲幅第二的華映科技曾披露公司面板產品已加入華 為供應商體系,但具體業務體量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告知。漲幅排名第三的菲菱科思同樣在互動平臺上對公司與華 為是否有業務往來諱莫如深。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