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自滬深股通開啟以來,北上資金就成為A股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也正因如此茅臺才得以站上千元大關后,再史無前例突破每股2000元。今年一月份A股各大指數上漲,也是外資大舉流入1300億所推動,對此不少媒體與券商都開始鼓吹:今年外資流入A股將會達到3-5千億,各指數走強無疑。然而從整個8月份市場的表現來看,券商無疑再次被打臉。
統計顯示,整個8月北向資金連續凈流出達830億人民幣,這超過了疫情爆發時期的2020年3月份,創了五年來最高記錄。在本來就沒有增量資金入場下,北向資金還如此大規模流出,直接就讓各大指數持續創出新低,如創業板指跌破了去年4月份的地點,快向2000點整數關口邁進了。其中被外資持有較多的新能源板塊,更是一地雞毛,在地板價下還有地獄,如光伏一體化龍頭隆基綠能、晶澳科技;逆變器次龍錦浪科技、禾邁股份等;還有鋰電四大材料,普遍是60-70%大暴跌。
由此可見,外資并不是善男信女,其進入A股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那些老是在強調外資流入多少、說其是聰明錢,把希望寄托在外資身上的,可以一邊涼快去了。而在3000點一帶、眾多個股估值處于歷史最低位下,外資還持續大幅砸盤流出,若我們國內的公募機構還有嵴椎的話,就應該敢于出手去接住,而不是跟著一起砸盤來攪局市場。只有這樣,才能表明我們對自身經濟看好的立場,從而打臉外媒的看衰。
白馬股與新能源是外資的主戰場,受外資持續賣出影響下,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類股確實非常弱,但若被套較深的話,當前位置龍軒并不建議割肉的。當美聯儲降息、人民幣重新升值時,這類股還會重新起來。而這兩類股沒機會下,則行情主導權還是在游資與量化盤的手里,這兩日小盤題材表現都很活躍,個股漲停數也較可觀,是典型的輕指數重個股的走勢。
不過當前的盤面雖然活躍、且漲停家數尚可,但我們實盤操作要想賺錢卻很不容易。當前很多個股走的很詭異,是大開大合式巨震,即往往是觸及到你止損位了,你止損出來后就快速拉升大漲,如零點有數昨日大漲后,今日一度大跌11%,然后20CM拉漲停。
還有盟固利昨日20%封板不成功后,今日直接低開然后震蕩跳水12%.小盤題材這樣大的波動,說明資金的浮躁、無疑也大幅增加了我們操盤的難度。因此龍軒的建議就是盡量不去追漲,特別是早盤;同時若去做小盤次新的話,倉位一定要很舒服的狀態,不要重倉。
這些都是立足于短線的,中長線的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對于當前的點位,中長線的大可大跌大買、小跌小買暴跌過后的白馬股,不要受到攪棍外資的影響。說明美對中科技圍堵打壓不攻自破,追求彈性的戰友們,可關注具有硬核技術、國產替代空間巨大的科技類公司,當然股價也是要暴跌過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