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嚴減持新規把減持和破發、破凈、分紅掛鉤
【訊】(記者 邱清月)《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從破發、破凈和分紅這三個維度對股東減持進行了嚴格限制,市場稱此次為史上力度最強的減持新規。截至8月28日,A股合計有上市公司5059家,超一半上市公司存在不符合減持新規的情況,除開上市3年內不能減持的情況,依舊剩余超1700家。業內認為,此舉可以倒逼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效率和分紅能力。
監管要求發布后,多家上市公司迅速受到影響。8月28日盤后,金能科技(603113)、大智慧(601519)、永鼎股份(600105)等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根據證監會于2023年8月27日發布的監管要求,公司控股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證監會指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3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3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倘若減持新規立即執行,剔除上市3年不能減持的情況,有1708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二級市場減持將受到限制。先來看破發股的情況。以前復權的方式計算,截至8月27日,破發股共有806只,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力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占比較多。
再來看破凈股的情況。以一季報的凈資產數據為基準,破凈股共有385只。從行業來看,房地產、銀行、建筑裝飾及交通運輸等行業成為破凈“重災區”。多家老牌地產企業均在減持受限名單中。此外,多家“中字頭”央企也因破凈將受到“減持新規”限制。
同花順(300033)iFiD顯示,剔除2020年后IPO企業,近3年零分紅的企業達到862家。如果將條件設置為最近3年累計現金分紅低于最近3年年均凈利潤30%,那么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無法進行減持的公司數量超1200家。根據以上統計,受到減持新規影響的上市公司將超過1700家。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監管首次將融資行為與投資者回報結合起來。大股東與董監高作為內部人員,其不規范的減持會將資金轉移出公司,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與信心,而將分紅作為減持的前提正體現出監管維護投資者利益的積極態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