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熊去氧膽酸概念股因Nature一篇論文而“爆火”。龍頭股宣泰醫藥周五逼近漲停,近三個交易日已大漲近70%,此前兩個交易日連續“20cm”漲停;新華制藥斬獲三連板。
12月5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期刊發表了一篇題為“ FXR inhibition may protect from SARS-CoV-2 infection by reducing ACE2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顯示,一種治療肝病的藥物熊去氧膽酸(UDCA)可以關閉ACE2受體,關閉了病毒進入細胞的大門,該藥物可以用于預防新冠感染,由于這種藥物針對的是宿主細胞而不是病毒,因此它可能預防病毒的未來新變種,以及可能出現的其他冠狀病毒。
(相關資料圖)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熊去氧膽酸上游環節涉及的主要公司為通化金馬、共同藥業、華邦健康等。通化金馬12月7日在互動易上回復稱,下屬企業—成都永康制藥有限公司從事黑熊養殖業務,有熊膽粉注冊文號和產品。
共同藥業11月22日公告,募投產品雙降醇在下游的黃體酮、熊去氧膽酸、植物源膽固醇及維生素D3等市場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華邦健康12月7日在互動易上回復稱,甾體激素類藥物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漢江藥業重要的產品研發管線,其中熊去氧膽酸產品是漢江藥業重點關注的品種,目前已列入產品研發計劃。
熊去氧膽酸生產環節涉及的公司主要為宣泰醫藥、千紅制藥、海辰藥業、上海凱寶、廣生堂、吉貝爾、賽升藥業、華潤雙鶴、新華制藥、福元醫藥、人福醫藥、九典制藥、科倫藥業、上海醫藥等,具體業務如下:
熊去氧膽酸銷售環節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為誠意藥業,資料顯示,公司在城市零售藥店、全國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品種銷售主要有化學藥熊去氧膽酸。
據悉,熊去氧膽酸具有利膽、細胞保護、抗凋亡、抗氧化和免疫調節作用,目前已被廣泛用于臨床多種肝膽疾病的治療,是治療膽結石、膽囊炎、肝病和膽道疾病的重要臨床藥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更重要的是,熊去氧膽酸發明時間已久,臨床使用了很多年,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現在已經過了專利期,可以大批量的模仿生產,也易于儲存或運輸,可以進行快速便捷的部署。
據估計,我國目前的野生和家養熊分別有1萬多頭,大型養殖場一般取膽汁熊的數量占其種群數量的70%左右,國內可采膽汁黑熊大約在6000-8000頭,每年熊膽粉總產能為30噸—35噸。
“不能把熊去氧膽酸藥物當做結束疫情的希望。”對于近日爆火的熊去氧膽酸的新冠預防前景,首屆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表示道。擁有相關產品的上海凱寶內部人士亦透露,“目前市場上熊去氧膽酸類成品藥物不少,其療效通過正常程序驗證需一定時間。如果采用RCT臨床研究,時間可能快些。”
一位中藥材種植培育行業人士向財聯社表示,起初熊去氧膽酸主要是從天然熊膽和熊膽汁中提取,但是活熊資源十分有限,且違反了動物保護法,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都采用人工合成熊去氧膽酸。但人工合成熊去氧膽酸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大企業要增加產量的難度不大,看不出因為熊去氧膽酸概念的火熱而導致原料價格持續上漲或短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