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下,各大主要經濟體基本都跟進,而全球流動性收緊下,今年全球資本市場走勢都是以殺跌為主,A股自然也不例外,到目前為止滬指大跌了近11%、深成指是20%多。不過我國貨幣政策今年來其實是偏向寬松的,央行并沒有加息,A股還表現的這樣拉胯,龍軒認為這與市場巨量融資有密切關系,可以說在這是A股內部最大的利空。
統計顯示,目前為止A股今年公發行了285只新股,雖然比去年少了23%,但融資額度卻同比大幅上升26%,達到4641億。這說明今年來有不少大盤IPO上市,數量減少是在為這些巨無霸讓路,如中國移動、中國海油這樣的大盤紅籌股回歸,募資金額分別達到520已與281億,僅次于韓國LG的843億港元。此外,還有聯影醫療、海光信息、晶科能源這樣的百億級IPO.巨無霸IPO接連上市,疊加再融資的不斷吸血,無疑極大的消耗了A股增量資金,這也難怪各指數在央行持續釋放流動性下,還被空頭頻頻打壓下一臺階了。
時常關注市場的戰友應該知道,今年來無論是白馬類個股、還是高景氣賽道股,走的其實都很不順。如CXO板塊在中報業績繼續暴增下,近幾個月還大幅殺跌,近期傳聞中歐醫療基金掌門人葛蘭因壓力大辭職的消息;此外,寧王近期走勢也拉胯,8月24日業績公布后,出現了一波近20%的殺跌,昨日好不容易中陽反擊,今日卻被中陰反包下來。要知道這是萬億級龍頭,這樣殺跌走勢不僅帶領一眾新能源小弟走弱,更是極大壓制了創業板指,今日創指大跌近2%,整個盤面是雞肋都不如的行情。
不過隨著市場體量的大幅增加,A股眾多個股必然是被邊緣化的,雖然不至于像港股那樣仙股遍地,但僵尸股會不少,特別是那些傳統行業,缺乏想象力與產品壁壘不深的。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優先挑選每日成交量活躍的企業,如成交額至少是市場10%以內的;此外,產業經濟升級轉型為主下,只有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更具潛力,也是我們緊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