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讀: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馬偉寧日記里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在最靠近群眾的地方做貼心人、實干者

發布時間:2022-09-08 15:52:33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資料圖)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馬偉寧。重慶第二師范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我即將在鄉村振興駐村一線度過第二個教師節,雖然沒有學生的陪伴,但是和鄉親們一起的生活也很充實……”這是近日黔江區白石鎮鞍山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馬偉寧在每日一記中寫下的一句話。

馬偉寧是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常年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在校期間深受學生喜愛。2021年5月,他在黨組織的支持下來到白石鎮鞍山村,白天在走訪入戶、了解民情、排解糾紛、發展產業等工作一線奔波,晚上就抽空將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到目前,馬偉寧的駐村工作日記不知不覺已經10多萬字。

馬偉寧走訪入戶。重慶第二師范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走訪入戶查民情,解決困難暖人心

“坐在辦公室的不是第一書記,只有深入老百姓的才是真正的第一書記。”2022年8月16日,馬偉寧在日記中寫道。這句話不是掛在嘴邊上的,他從走入鄉村的那一刻就是這么做的,剛到黔江區白石鎮鞍山村時,面對村情、民情不了解,與百姓聯系不緊密等眼前的困難,每天深入百姓、走訪入戶就是最好的方法。一年多下來,他走遍了鞍山村的脫貧戶、低保戶、殘疾人等所有特殊群體家庭,在送去問候的同時,更是及時了解困難、發現問題,很多時候就是現場辦公、即時解決了老百姓的實際問題,如果短期無法解決的就建立檔案,在一定時限范圍內加以解決。

2022年1月18日,監測戶王大爺生病住院,老伴孟大媽一個人在家,蠶桑的冬管修枝定桿就成了問題,養蠶是這個家庭一年最大的收入,錯過了這個季節,就會影響到桑樹來年的長勢,通過上門走訪,馬偉寧了解到這個情況,立刻和村委干部、工作隊商量,成立了黨員服務志愿隊,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解決了楊大媽的實際困難。據馬偉寧介紹,在沒下村之前,自己連修剪桑樹的剪刀都沒見過。駐村期間,但凡是村里有蠶桑培訓的機會,他都和養蠶戶一起認真參與和學習,并和蠶繭站的技術人員學習交流,現在對蠶桑的冬管、春管說起來頭頭是道,拿起剪刀來,也是游刃有余。他在2022年1月11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老百姓能做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會,不會就要去去學,農村天地廣闊,我們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還很多啊。”

組織開展活動端午節活動。重慶第二師范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鄉村振興促發展,人居環境要爭先

在2022年3月24日的日記中,馬偉寧記錄了一次與老百姓開會后的感受:“整整兩個小時的壩壩會,讓我感受到了老百姓的豁達與淳樸,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更讓我認識到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必要性。

馬偉寧所在鞍山村地處黔江西北部,是黔江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之一。作為第一書記,他時刻牢記肩上的政治任務,充分發揮好“書記”的引領輻射作用,他深知鄉村要振興首先要抓好基層黨建工作,便積極爭取協調,與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文傳學院黨總支開展結對共建幫扶,爭取黨建專業力量投入,在鄉村文化建設、大學生勞動教育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其中學院連續兩年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均獲得國家級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立項,有關經驗做法被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報道20余次。

駐村工作一段時間后,按照國家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具體要求,結合鞍山村的實際情況,馬偉寧認識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為此,他將鄉村振興、基層黨建和人居環境整治緊密結合,通過項目化的方式,和村兩委一起申報了黔江區基層黨建創新項目“1234黨建工作法,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以鞍山村3組上馬墩至王家坪地區為點,建成“黨建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人居環境示范。一位到鞍山村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說:“去年和今年我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一年的變化還是有很多,尤其是感覺村里的環境衛生要好了很多,讓我切身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農村美、群眾富。”

10萬余字的日記可能只是馬偉寧日常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多數時候只能記下一個工作片段,但對他來說,這里面承載著的更多的是對鄉村振興工作投入和對待老百姓的情感。馬偉寧的駐村幫扶還在繼續,他的日記也會繼續寫下去,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達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一定會在一代代接力奮斗中實現。

關鍵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