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通訊!桂浩明:基金限購何必出此“怪招”

發布時間:2022-07-30 08:35:21  |  來源:中財網  


(相關資料圖)

相對于基金的促銷活動而言,基金限購的事情要少很多,但每年也免不了會發生若干起,而且有的還被認為對市場有重大影響。譬如一年半前,就有當時管理資產上千億元的基金經理對旗下的基金進行限購,而此舉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是發出了市場可能過熱的某種信號。

最近又出現了幾起基金限購事件,不過其發生的背景與一年半前頂流基金的限購完全不同,而且就事件本身而言,看上去也有點怪怪的。像有個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在今年年初把單一客戶每天的申購額度限制在100元的基礎上,最近決定從8月1日起,進一步減少到每天50元。無獨有偶,有個量化基金日前更是把申購限額降低到了每天10元。盡管對基金而言,其主要客戶是中小投資者,但這些投資者既然是下決心進行投資,一般至少總要拿出幾千元、上萬元的資金,把申購額度限制在百元以下,無疑是對他們關上了大門。而在當今這個時點上,這樣做有什么必要呢?

就上述這家混合型基金而言,其業績是很不錯的,公開數據顯示,近一年的收益是58.55%,近半年也有27.95%。在市場震蕩調整,很多頂流基金此間績效滑坡的背景下,該基金能取得這樣好的收益非常不容易。目前,該基金的規模為12.44億元,在同類產品中屬于中等。

通常情況下,基金會抓住自身業績飆升的機會迅速擴大規模,畢竟基金公司乃至基金經理的效益,是與所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高度相關的。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要如此嚴格地限制投資者申購呢?從該基金的持倉結構來看,是相對分散且偏于冷門的,也許是考慮到那些與現行投資風格對應的品種,流動性不是特別好,投資規模加得太大可能會影響收益,如果在此時放開申購,就會攤薄收益。按照這樣的邏輯,該基金現在想穩定規模也有其道理。至于另外一家量化基金,目前規模僅10萬元多一點,前十大持股都是只有幾百股,可以說還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基金操作特征。它的限制申購行為,應該更多是出于內部管理的原因,帶有很強的技術性特征,與市場狀況以及持股的流動性沒有什么關系。

那么,問題也就來了,為什么這些基金寧愿采取一些頗為極端的的做法來限制申購,而不是干脆直截了當地宣布暫停申購呢?其實,歷史上也多次發生過基金暫停申購的案例。這里,可能的原因是基金暫停申購的審批程序復雜,而且一旦暫停了,以后要再恢復也不太容易。另外,暫停申購通常會給市場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容易讓投資者對基金的管理與運行產生過多的聯想。相對而言,限制申購不但在操作上相對簡單,而且也有較大的隨時調整余地,是一項靈活的處置模式。因此,這些年來對于那些有意控制規模的基金來說,基本上都選擇了限制申購的方式。但通常最多也就是把每天都申購限額設在1000元,像設在50元、10元的,就顯得很另類了,因為這與暫停申購在效果上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差異,而給投資者的印象也有點奇葩,是以小動作來實現其目的。坦率地說,由此產生的社會影響是不好的,已經有很多投資者對此表示了不滿。說到底,如果一家基金確實有必要進行限購,完全可以采取其它更加令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而不必出此“怪招”。

進一步說,基金更是基于各方面的考慮,在某種情況下決定暫停申購是應該得到理解的,只要基金契約里有相關的規定就可以具體實施,而操作過程則要盡可能簡化。當然,換個角度來說,對于業績良好的基金,應該鼓勵其擴大規模,滿足投資者的申購要求。至于因為份額增加太快而攤薄原基金持有人收益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發行連接基金、原基金的B份額等方法來解決。總之,在基金發展過程中,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而解決這些問題,要靠改革的大思路,而非使用一些格局不高的小技巧。

關鍵詞: 額度限制 擴大規模 基金經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