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2年堪稱A股市場的“退市大年”。據(jù)粗略統(tǒng)計,2022年退市上市公司數(shù)量超過50家,這在此前顯然是不可想像的。上市公司退市,投資者往往對退市股會敬而遠之,躲都來不及,但今年在多家上市公司退市的背后,卻不乏“逆行者”。個人以為,爆炒退市股,個中的風險不可不防。
2022年之所以成為“退市大年”,與近年來監(jiān)管部門不斷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密切相關(guān)。總體而言,A股上市公司退市,過程雖然頗顯曲折,但最終實現(xiàn)了退市常態(tài)化,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2001年P(guān)T水仙首開上市公司退市先河后,從2001年至2007年,每年都會有為數(shù)不等的上市公司退市。但2008年至2012年5年時間內(nèi),卻沒有一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個中并非沒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觸及退市條款,而是由于制度存在漏洞被上市公司所利用。從2013年開始,又陸續(xù)有上市公司退市。值得注意的是,從2019年開始,上市公司退市數(shù)量開始猛增。像2019年退市公司數(shù)量達到11家,也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2020年則提高至16家,2021年進一步上升至23家,2022年退市紀錄再次誕生。
2022年退市公司數(shù)量能夠產(chǎn)生紀錄,客觀上與2020年12月份出臺的新退市制度引入了“營業(yè)收入低于1億元+扣非前后凈利潤為負”的組合類財務指標有關(guān)。長期以來,滬深市場上存在為數(shù)眾多的或業(yè)績長期虧損,或財務狀況嚴重不良,或?qū)儆凇敖┦惫镜钠髽I(yè)。這類上市公司既被市場稱之為“股市不死鳥”,又被稱為“殼”公司。其沒有任何的投資價值,僅僅由于殼價值而具備投機價值。“營收+扣非凈利潤”的考核指標,主要劍指殼公司。事實說明,該考核指標也收到了預期中的效果。2022年退市公司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觸及該條款。
2022年作為“退市大年”,呈現(xiàn)出多方面的特點。一是退市公司數(shù)量眾多。超50家公司退市,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歷史。二是上市公司“組團”摘牌。退市公司同一交易日摘牌的現(xiàn)象較為多見。如6月27日,綠景退、晨鑫退、猛獅退、金剛退4家公司被交易所摘牌。6月28日,又有3家公司股票被摘牌,分別是德威退、眾應退、天首退。三是曾經(jīng)的明星公司進入退市“黑名單”。比如退市夏華(夏華電子),曾經(jīng)是我國的“彩電大王”,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多元化發(fā)展失敗,最終淪落到退市的命運。四是投資者虧損嚴重。因為退市,退市股的股價基本上都出現(xiàn)大幅下跌,跌幅甚至高達99%的也不在少數(shù)。如此高的跌幅,也讓其投資者損失慘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家退市股步入退市整理期后,反而遭到市場的大肆炒作。包括退市金泰、金剛退、退市游久、退市羅頓、退市夏華等退市股,雖然在步入退市整理期首個交易日股價都出現(xiàn)大幅下跌走勢,但其后卻開啟了一波上漲之旅,且多家退市股漲幅不俗。像退市廈華自退市整理期第二個交易日至最后一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62%。而且,像退市游久股價上漲,其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功不可沒。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出手增持退市股,實屬罕見。
退市股遭到爆炒,一方面是游資在興風作浪。游資的操作手法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主要以短炒為主。另一方面,某些資金不無賭的成分在內(nèi)。主要賭退市股今后能夠?qū)崿F(xiàn)重新上市,以從中獲取豐厚收益。
但爆炒退市的風險卻是非常巨大的。退市股的炒作主要是投機炒作,本身就蘊藏較大的風險。而且,退市股今后實現(xiàn)重新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小。目前退市后實現(xiàn)重新上市的,只有長航油運與二重重裝。但這兩家公司退市后能夠重新上市,與其背靠央企大股東密切相關(guān)。可以說,如果不是央企大股東的鼎力支持,重新上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絕大多數(shù)上市公司退市后,重新上市基本上不可能,也就意味著炒作退市股,風險不可估量。基于此,投資者須對其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