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縮量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發布時間:2022-04-02 09:54:56  |  來源:中財網  

近段時間來,A股市場成交縮量的情況比較突出,有連續多日兩市單日合計成交金額低于1萬億元的水平,并且呈逐步減少的態勢,在本周單日成交金額一度跌破8000億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萬億成交量被認為是A股市場的天量,只是偶而為之。但自2020年以來,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成交過萬億的交易日越來越多,到了去年,更是創出了多項天量成交的紀錄,以至于人們開始把萬億成交視為A股市場的一種新常態,一些證券公司也把日均萬億成交金額作為考核經紀業務的重要參照指標。而不少市場上的分析師,也習慣將其視為判斷行情走勢能量方面的重要參照。

于是,問題也就來了:萬億成交是否是當前股市的一種常態呢?如果是,那么現在的縮量狀況就只是一種偶然,反之則可以認為有其必然性。其實,要探討這個問題,需要從這兩年為什么會出現萬億成交的狀況說起。以前A股市場也有過萬億成交金額,這主要是發生在股市特別火爆,行情震蕩又很大的情況下,譬如2015年的時候,就多次出現過成交屢破萬億的局面,當時股市行情極度活躍,凡經歷過的投資者都是記憶猶新的。

當然,不久以后隨著行情的下跌,萬億成交的盛況也就不再了。而這兩年股市行情并不算很強,指數一直是在窄幅波動,之所以還會持續出現萬億成交的局面,一方面市場熱點轉換比較快,場內資金不斷在不同板塊中遷移,這導致了成交放大;另一方面則是有不少增量資金通過購買基金等渠道介入,這也就增加了市場需求;再有就是對沖基金發展較快,它們擅長進行的以量化為基礎的高頻交易,客觀上對成交的放大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到的因素是,市場規模大了,尤其是新股上市多,以致市場上部分股票的換手率居高不下,增加交易量。從這個層面來說,這兩年股市出現成交放大的狀況,有其一定的內在合理性。不過,這是否導致成交金額一定能保持在萬億元以上,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去年下半年,隨著市場的調整,市場熱點輪動有所降溫,再加上對沖基金的發展環境發生變化,其快速膨脹的勢頭受到抑制,這些都在導致成交量的萎縮。今年以來,萬億成交的局面雖然還不時出現,但發生的頻率逐漸降低,而到了這兩周,每天的成交金額基本都在萬億元以下了。看得出,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已經無力把成交金額持續維持在萬億元的水平上,這樣一來,萬億成交也就不再是當今A股市場的常態。換個角度來說,目前A股市場的成交縮量,也就帶有某種必然性。

對于這種成交縮減的現象,在很多人看來是反映了市場的低迷,而且在沒有足夠的量的情況下,股市也不太可能走好。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這里也要看到,像對沖交易的減少,這跟股市的漲跌沒有太大的關系,它們的存在只是加大了市場的震蕩,同時也活躍了交易,而在價值發現以及估值修復方面,并不會產生什么作用。而市場熱點的降溫所引發的股市交投相對清淡,則更多是市場內生動力不足的產物,這個對大盤會有制約,但并不是決定性的力量。

而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在于缺乏增量資金,投資者對后市普遍持謹慎態度,沒有大資金的介入,成交量放不大倒還在其次,關鍵是股市無法形成有效的攻勢。很多市場人士對現在的成交縮量頗為擔憂,其原因也就在這里。然而,現在看來,由于縮量具有某種內在的必然性,那么也就意味著目前的市場缺乏足夠的上漲能力。我們注意到,不久前召開的金融委會議上,提到了加大機構投資者投資權益類資產的問題,這是要為股市引進活水。這方面工作做好了,市場就會出現價升量增的局面,大盤行情也就會得到明顯的改觀。

關鍵詞: 成交金額 股市行情 的情況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