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管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支持性政策靠前發力、收縮性政策慎重出臺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已經連續出了降準降息的大招,而財政政策通常要等全國兩會審議通過預算后才能見分曉。所以,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安排非常引人關注。其中,有以下四個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赤字率降低不減財政支出強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低于去年的3.1%、2020年的3.7%。這有利于增強財政可持續性,體現了宏觀政策適應跨周期調節需要,既要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支持力度,又要考慮為今年應對困難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雖然財政赤字率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但通過跨年度調節,如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加上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預計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相當于提高赤字率1個百分點,實際上今年可動用的赤字率達到3.8%左右,財政支出強度是有保障的,關鍵是如何使用、有效使用。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
二是推出“減稅+退稅”的稅費支持政策新組合。在前兩年連續減稅降費的基礎上,今年將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這將超過去年降稅降費約1.1萬億元的規模,與2020年減稅降費2.5萬億元的規模相近。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首先是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其次是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有助于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有力提振市場信心。而且,與用財政資金搞投資事后要終身追責相比,搞退稅花了基本沒有尾巴,有助于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
三是用好政府資金帶動有效投資仍有空間。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高于過去兩年分別為6000億、6100億元的水平;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與去年額度持平,但加上去年的剩余資金,實際可用資金量更多。要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合理擴大地方專項債的使用范圍,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四是加大中央本級支出。今年安排中央本級支出增長3.9%(過去兩年均為負增長),其中中央部門支出繼續負增長。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規模近9.8萬億元,增長18%,為多年來最大增幅。中央財政將更多資金納入直達范圍,省級財政也要加大對市縣的支持。這有助于進一步減輕地方政府負擔,調動各級政府穩增長、惠民生的積極性。
本文發表于《第一財經日報》.
(本文作者介紹: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