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動植物檢疫工作是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和屏障

發布時間:2022-03-07 08:50:27  |  來源:科技日報  

海關動植物檢疫工作是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和屏障。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1年海關組織開展“國門綠盾”專項行動,在寄遞、旅客攜帶物渠道截獲外來物種等活體動植物8473批次,同比增長98.43%。

今年3月3日是第九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日,由上海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這是我國農業農村部針對國門生物安全設立的首個重大項目。

“借助科技手段,國門生物安全的防護網越織越牢。”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3月2日表示。

加強精準防控

完善的國門生物安全監測體系,是做好口岸外來有害生物防控預警工作的重要抓手。

“上海海關科學設置各類監測點,持續加強對檢疫實蠅、亞洲型舞毒蛾、紅火蟻、林木害蟲、外來雜草等的重點監測,2021年共監測發現各類昆蟲、雜草等百余種。”高融昆告訴記者,去年上海海關持續加大對非貿渠道外來生物的風險防控力度,密切關注快件、郵件、跨境電商等寄遞渠道,特別是加大對寄遞渠道中種子苗木等非法進境的風險分析,形成高風險庫,不斷優化風險布控規則,多次截獲龍爪球屬龍爪玉株、蓋罩大蝸牛等外來生物,切實筑牢口岸生物安全屏障。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為進一步完善國門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廣州白云機場海關在空港口岸持續加強實蠅監測工作,利用大數據分析,結合目標實蠅生物學特及口岸氣候環境條件,科學確定監測地點及監測時間,定期檢查和維護誘捕器,確保誘捕器正常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實驗室設立在口岸的有利條件,實現對實蠅標本的快速精準鑒定,捋順口岸實蠅監測工作鏈條,進一步摸清口岸檢疫實蠅的分布和危害情況,為制定檢疫防治措施提供參考。

查驗手段不斷豐富

有效防止生物入侵,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入侵生物是什么。入侵生物種類多樣、形態各異,既有肉眼可見的大型甲蟲、雜草,也有高倍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真菌、細菌和線蟲。因此,檢測鑒定顯得尤為重要。此次獲批的項目名為“外來病蟲害高效檢測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由全國5個海關技術保障中心、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和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組成,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機器學、基因組學、5G、物聯網和大數據應用等交叉學科優勢,研發有害生物和外來入侵物種的智能篩查裝備,開發應用口岸實驗室高效精準快速檢測和監測預警技術,建立重大檢疫病蟲害存活狀態鑒別、溯源臺等,以實現“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成本低”為目標。

對于大部分入侵物種,國內沒有現成的鑒定方法和資料,需要查閱大量的外文文獻。蘇州海關綜合技術中心陳云芳博士說,大量的高精尖設備,可有效提高物種鑒定的速度和準確度,比如像掃描電鏡可將1毫米大小的線蟲的唇區放大30000倍。

加大科普宣傳

“今年3月3日是第幾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被稱為‘貝王’的硨磲,可以郵寄入境嗎?”

“你能說出3種瀕危動物或植物嗎?”

3月2日,南京海關所屬金陵海關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和南京紅山動物園,舉辦了主題為“關注旗艦物種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公益宣傳活動。

年來,海關通過開放科普基地,組織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開展網上有獎問答等形式,積極宣傳國門生物安全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知識,不斷筑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關鍵詞: 國門綠盾 外來物種 精準防控 監測體系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